百度与华为之间还有另外一种联系

 百度处理     |      2021-11-27 18:30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认为,在过去的10年里,所有在完全竞争领域成长起来的中国新型企业无一不受到困扰。在某种意义上,体制的落后是造成中国企业无法完成世界级跨越的重要根源。

  从产业的角度看,传统的家电、纺织、玩具、汽车等,以原料、劳动力为核心竞争要素的产业,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和对廉价劳动力的过于依赖,难以摆脱上游国际行业巨头的倾轧,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很难成长为独立的世界级企业,难以承载缔造世界级企业的使命。

  于是,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落在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中国新经济企业身上。

  与传统企业相比,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具有产权清晰的天然优势,没有任何产权羁绊。同时,它们又与全球资本市场血脉相连,不受国内宏观调控等过多行政干预的影响,可以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施展。

  以搜索和社区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公司,拥有与世界几乎同步的核心技术,在一些领域里甚至站到了世界最前沿,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向世界级企业冲刺的最佳突破口。

  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百度来了。

  这个充满梦想的中国公司,已经具备了世界级企业的雏形,同时给世界留下了一个待解之谜。

  后记

  百度:“让世界尝尝中国的味道”

  百度是我认真追踪研究的第一家虚拟资产公司,是我重点关注的第二家公司。

  我与百度的渊源其实很早了。大约是2002年的时候,那年我在深圳参加高交会,李彦宏也去了,我作为一家媒体的记者采访了李彦宏,当时双方还交换了名片。后来,我还与百度深圳分公司的多位人士接触过很多次。当时,包括我本人在内,对搜索引擎的真正价值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此时的百度,不过是参加深圳高交会的众多小型科技公司之一,并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印象。

  再后来,由于采访领域的变更,我对百度的关注少了。一直到2007年,当我开始为本书的写作查找材料的时候,偶然翻阅一大堆名片,从中发现了一张那次采访时李彦宏给我的名片,名片上的办公地址还是北大资源宾馆。此时此刻,5年前的场景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短短5年时间,百度从一家藉藉无名的小公司,一跃成为在中国市场战胜Google的著名本土企业,怎不令人感慨!

  然而,此时,我不过是从研究、写作华为,暂时转移到了研究、写作百度。我并没有意识到,不久以后,百度与华为之间还有另外一种联系。

  2008年“十一”期间,我趁休假再次来到北京百度总部,补充采访有关内容。此时,我得到了一个确凿消息——前华为副总裁、首席电信科学家李一男在这一天正式加盟百度。《华为真相》对李一男进行了相当篇幅的描述,因为这个人在华为的地位非常特殊。而今这个被誉为“技术天才”的人,竟然来到了百度。对我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机缘巧合。

  从华为到百度,我觉得这是一种偶然,更是一种必然。说偶然,是因为自己在偶然的情况下有了这个机会,可以近距离、深入了解百度,研究另一家企业奇迹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立志研究中国本土企业成长脉络的财经作者来说,这样的机会的确难得。说必然,是因为华为与百度都是中国最杰出的企业代表,杰出的企业有很多共性,当我考察中国高科技企业群的时候,华为、百度都是备选的对象,不过有早有晚而已。

  本书的写作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应用百度的过程。采访、写作过程中,我都在使用百度(有时候为了比较搜索结果,也会刻意使用Google),因为我要查询大量的相关资料,更重要的是看看网民对某些事件的评论——尽管我对百度进行了深入采访,接触了几乎所有的总监、副总裁,还有大量普通员工以及总裁,听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但我还是需要参考一下网民的评论。在网络时代,任何人都不能忽略网民的力量。他们的认识可能不全面、不客观,甚至是错误的,但这些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我还在网络上查找到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每年有关的统计报告,可以大约掌握一些中国网民数量的飞速增长,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变革脉络。

  因此,本书的作者署名虽然是我,但其实是一批百度人以及无数不知名的百度用户集体劳动的成果。采访过程是漫长而烦琐的,百度公司文化传播部可爱的朋友们给予了我大量支持和配合,他们不辞辛苦地搜集资料,帮我落实采访。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百度公司文化传播部陈琦等朋友,以及还在北京大学就读硕士的实习生胡丽芳。他们为本书的采访、写作做了大量工作,可谓劳苦功高。当然,他们更重要的贡献在于,给我提供了很多素材和观点。我还要感谢中山大学学生会干部陈伟,广州大学的高才生朱曼华,他们在早期协助我搜集、整理了繁杂的资料,记得仅帮我打印出来的资料就有1000多页。中信出版社蒋蕾、汤曼莉、张瑞霞以及蓝狮子财经出版机构的多位朋友也为本书的出版贡献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他们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使本书的缺陷不再那么明显。

  而大量不知道姓名的百度用户,则从网络上贡献了大量有关记录、讨论,让我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问题,随时修正自己的判断。因此,本书是集体智慧,集体创作,我只不过是做了一个整合、提炼的工作。

  在过去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