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与专业程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百度处理     |      2021-11-28 17:42

  料了解了贝尔在发明电话时所用到的原理。分析所用软件在网上可以找到,并不是什么特别高端的技术。

  这个小故事里,有哪些亮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刘靖康在学校里做过很多有争议的事情,可能在传统眼光里特别出格,但在互联网人的眼里则充满着创新,所以不要在意别人异样的眼光,要不断尝试,哪怕偶尔做点小破坏,总会带来意外的惊喜。这个是前提。

  能力聚焦很重要。之前你可能在十个领域都有小的研究,但每一个方向都没有达到业内顶尖水平。那倒不如把时间聚焦在一个研究点上,比如微博运营,你把微博运营的能力无限放大同时不断吸纳他人的观点,并且开始有相对专业的作品生产出来,这是第二个要素。

  紧接着,你需要找到适当的引爆点,通过偶尔的因素放大这些专业的作品,比如同样是破解手机号码,与破解一位正处于风口浪尖备受争议的互联网斗士的手机号码,效果相差是非常大的。

  想像刘靖康一样受到大佬公开邀请,三者缺一不可,引爆点与专业程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创新则会让这样的邀请几率更高。

  此外,如果你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把握大佬动向,整个过程也会变得更为轻松,比如分析开复所有的微博,你会发现他是一个特别幽默的人,如果你能在江南Style比较流行的时候,设计一款他自己跳骑马舞的动态图并@他,也能创造与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当然@的时候为了避免他接收不到这个信息,可以尽量邀请朋友转发,让@的量变大,或者直接@他周围的同事,这样吸引他注意力的概率会更大。

  Chapter 7 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

  如果你错失了校招,并且与各种面试机会擦肩而过,从完成互联网特色的简历到掌握的面试技巧都没能有效地帮你解决问题,那也不意味着产品经理的大门就对你关闭了,你仍旧有大把的机会可以把握。

  1.目标明确为公司而生

  如果有明确想进的互联网公司,但通过各种正规的招聘渠道都没能如愿以偿,你还是有很多方式可以进去的。

  首先,你可以考虑转换目标职位。因为公司跟职位相比,公司还是第一位的。先进去才是王道,至于岗位则可以在进去之后根据能力进行调整。比如公司产品经理的岗位要求你不符合,可以考虑应聘运营策划;运营策划达不到条件,可以考虑先做销售;销售如果不符合你的性格,可以试着做编辑审核;编辑审核对中文水平要求比较高,那你可以面试客服……只要你愿意调整方向,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只是需要花点时间成本而已。甚至如果无法进入总公司,可以考虑先去分公司,这样你起码可以先成为理想公司的一员,然后通过不断学习慢慢转岗,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曲线救国。

  其次,可以试着努力从活跃用户变成公司员工。活跃用户相比普通用户对产品的感情更深,认知更全面,而且入职之后更容易上手。对公司而言,招到一个产品的活跃用户为员工,其价值观、认同感这些已经无需统一了,这些用户对产品的感情很深,很容易为产品去付出,也是一种特别好的选择。比如豆瓣网,正式开放注册一年后才有了阿北之外的第二名豆瓣员工,而其早期的5名员工都来自豆瓣前2500名注册用户,正是这帮对豆瓣产品有着共同热爱的人才做出了广受好评的产品。

  2.先把自己变成目标公司的产品活跃用户

  如何从用户变员工?方法很简单,但执行起来却没那么轻松。

  圈定目标公司是第一步。你认识一家公司可能只是通过一次偶然的邂逅,比如参与过一次他们的产品宣讲或者企业开放日等活动……某家公司已经在你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就如同初恋一样,为了真爱你可以不计较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是这里也要友情提示一下,如果你的目标是大众情人,比如腾讯、百度这样的公司,竞争会太大。这时你还可以稍微调整一下目标,比如换成网易、360、豆瓣或者是创新工场投资的初创公司,压力则会小很多。

  定完公司还要定产品,比如百度除了搜索还有贴吧、知道、音乐、图片、地图等若干个产品。而通过这些用户基数不同的产品进入到一家公司,难度也是不同的。刚上线的产品,因为用户相对较少,你成为其活跃用户的机率所投入的成本相对也小,且其产品尚处于试错状态,更容易倾听用户意见,同时随着产品用户基数的增长,它的支撑团队也需要不断扩大,这样就会为你成为活跃用户进而成为公司员工衍生出更多的机会。

  首先,你可以成为网站的种子用户,像做自己的产品一样不断地向身边人推荐这款产品,尝试从自己的理解中去回答他们的问题,同时收集他们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每个反馈点,融入到产品当中,不断寻找感觉。

  其次,你要不断地使用产品,为产品贡献自己的价值,比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垂直电商网站,你可以试着在上面体验购物、收货、评价、退货等环节,同时留意其中的细节,哪些因素是可以促进用户愿意继续通过这个网站消费的,哪些因素在用户体验方面亟待提升;同时你也可以试着注册成为卖家,体验上架商品、优化产品描述、卖货发货等环节,验证产品的价值点,比如产品所倡导的垂直平台是否如介绍那样解决了某类用户的痛点,卖家是否认可并愿意在暂无流量的情况下陪着平台一起成长,同时列举卖家的关注点。反复体验这个流程,不仅能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