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鼓励21天会感到词穷

 百度处理     |      2021-12-11 16:03

  ? 奖项颁发严谨而公正,如“分享奖”会由大家投票选出,这21天打卡内容输出质量最高的伙伴将获得大红包;其他奖项则由执勤人提名,根据大家的打卡统计、内容、用心程度综合选出,群颁奖采用悬念制,往往会请大家竞猜,而获奖人一般都令人信服。

   颁奖礼结束后,吉吉还向大家发放整理过的21天打卡精华总结,并按类别编辑好,如阅读书单(推介理由)、影单(推介理由)、金句收集、好文目录、好用App公众号合集等。在打卡群,所有人都是优质内容的生产者与贡献者。下图所示为获奖证书。

   (5)迭代制

   规则持续迭代升级。迄今为止,吉吉21天打卡群没有一轮的打卡规则是完全延续上轮的,一定会调整一些方面,或增加板块提升活跃度与体验感,或删减效果不好的板块,降低沟通成本。通常管理团队会在每轮运营过程中,记录大家反馈的问题,并在下轮群规改进时做优化。

  2.2.3.21 社群打卡怎样运营组织成本低

   社群打卡一般是长线且很繁琐的过程,对于主题明确、统一打卡内容的群,最重要的是按照时间轴,做好纵向的管理分配,比如结构思考力社群的“每日一问”打卡活动,包括选题、公告、点评、收集、评优等工作,一般会在上午由一位导师提出问题,当天社群成员根据这个问题进行打卡,分享自己的答案。执勤人会把全部打卡素材的Excel文件,提供给当天的导师一份,之后,针对大家打卡导师团会给到反馈。具体分工如下。

   但是,对于规则多、分组设置、环节丰富的打卡社群来说,这意味着运营管理难度的加大。如果要维持比较高的水准,激励大家持续输出有质量的打卡内容,就需要多名管理人员投入相当长的时间、配合得当、分工明确,而最最重要的,是用心。

   如吉吉21天打卡群,以2016年12月第20轮打卡为例,同时有6个主题小组、以及一个分享大群在运营,总人数200人。

   1.运营架构

   吉吉的核心管理团队人数,应参与人数而变,从最早只有自己,到两人、3人、4人,最终扩大为8人,这8个人会由吉吉直接管理;另设一个15~20人规模的执勤人组(核心管理成员包含其中),沟通具体小组的执勤情况、协调各小组同步进行的颁奖礼等,会由核心团队管理。

   吉吉主要负责对外宣传、粉丝导流、邀约嘉宾、核心团队管理;打卡群大管家唯唯负责具体事务的统筹、财务和纳新对接;其余工作内容,根据打卡群的设置环节,被划分成多个运营板块,如执勤人培训、大咖孵化室筹备、巡查管理、视觉美化、内容整理、每日一位奖礼筹备和主持,核心管理成员会各自主要负责监督管理一个组别,保证服务水准。

   2.人才管理

   核心团队是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不断累加而成,除1人事务繁忙撤出管理,其余成员全部留存。这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是打卡的深度参与者,做过执勤人,尤其是在只有象征性物质鼓励的情况下,仍能非常负责、热情地服务打卡伙伴,精神非常可贵。大家还在线下组织过,尤其熟络,基于对社群和吉吉的情感,这个核心团队非常稳定、做事用心。

   执勤人并不是完全固定的,通常在主动报名的打卡群成员中甄选,因为要负责每日的打卡统计、精华整理和互动,任务量很大,通常做过一轮,会有比较大的消耗,所以吉吉打卡群会经常轮换执勤人,并在后期逐渐形成了一老带一新的模式,让执勤过的和没有执勤过的搭档,再根据性格、爱好、身份进入不同组别。如妈妈群的执勤人,一般自己有孩子;一个比较内敛严谨的执勤人,会搭配一个相对活泼的人来调节气氛。

   优秀负责的执勤人,会进入“执勤人备选池”,每隔几个月重新执勤;如果遇到执勤人中途出现状况无法继续服务,或者人数太多忙不过来的时候,打卡群会增设管理人员。

   具有人情味的管理,也是吉吉打卡群的一大特色,吉吉会在打卡总结中认真地@每一个执勤人和管理者,希望他们知道,为人服务也被人惦念,如下图所示。

   3.高效组织

   (1)流程化

   管理团队编写了执勤人手册和颁奖礼流程手册,对执勤在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说话套路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模板,执勤人只要参照即可,也可以选择自定义发挥。

   (2)责任制

   因为每轮有明确的分工,执勤人和核心管理成员会有负责意识,出现问题会寻求支援、承担责任。

   (3)缩短周期

   当轮颁奖礼会与下轮招募同时进行,缩短衔接周期,增加打卡的连贯性和好的体验,一般每轮(D21打卡)与每轮(下轮D1打卡)之间会相隔5~7天,期间收集总结、举办颁奖礼、组建新群、汇报项目,这样的节奏比较紧凑。

   (4)新人先入群

   打卡群采用淘汰、调组制,每隔一个月就会调整群员进出,均需要手动操作。而新人入群,往往会重复问很多关于打卡的问题,这会打扰到原本的成员。管理人将常见问题制作成“打卡N问”,并在回答完新人提问后,安排他们入各小组,以及拉其他老成员入大群,解决这个问题。

  2.2.3.22 如何通过社群打卡营造向上的社群环境

   一个社群中成员的行为如果能够持续参与,除了考验成员的自制,也对社群中的氛围提出了要求,只有营造恰当的氛围,才能让成员们的行动更加持久。

   打卡群有哪几个氛围需要营造?又该如何营造?

   1.榜样

   很多人在加入打卡群时,是自律界的“小白”,还有一些加班族、妈妈们会担心自己没时间打卡。

   群主吉吉会先从自身做起,她本身是妈妈,做公众号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时间并不充裕,但她每轮都会报3个项目,要么虐(如每天写一篇文章、每天用RIA法拆一本书、每天运动1小时)、要么有趣(如每天画幅简笔画、每天结识一个趣的人、每天带孩子认识一个植物)。她的笔记非常详尽,会尽早完成打卡,每期结束的时候,她的打卡总结也经常多达5000字,用心回顾、致谢,每次发到群里,都会起到示范作用,有小伙伴甚至直呼,“看了吉麻麻的打卡,我决定回炉重新写。”

   群里还有一些打卡很厉害的人物,如一位叫炎炎的成员,最夸张的时候同时报了10个项目,早上4点起床、每天10公里、每日手账、每日阅读1小时等。后来打卡群扩组,这些特别自律的伙伴,都被吉吉安排进所有组,担任“镇群宝宝”,他们的打卡往往会“震慑”他人,足以“镇群”。

   榜样的力量还在于真实,吉吉在所有轮的打卡中都保持了全勤。但她也有过多次状态不佳、精力不太充沛、输出质量不够高的时候,她会在晨间日记、打卡笔记中分享心路,甚至有一天的“关爱自己一件事”打卡,吉吉直接说:“今天我特别累,我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决定现在就去睡大觉。”大家也都很理解,因为每个人都有情绪的波动,他们想要找寻的不是一个完人,而是看得着够得到、有表露优点也能分享脆弱的榜样。

   2.鼓励

   在真实的生活中,可能很多人从事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仅仅为了维生而机械地奔忙,但在打卡群,曾经放下的小爱好会被拾起,在努力想要精进的领域有了系统学习的可能性,彼此看到的是如何在各种局限的条件下努力完成打卡,并从同伴的鼓励中获得正能量。

   如吉吉打卡群中会专门安排执勤人员来鼓励小伙伴,他们有一次讨论“为什么会坚持打卡”,得出了这样的共识:“我们想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全力以赴以及被看见和鼓励的快乐。”

   吉吉在第一轮升级打卡中,偶然发现鼓励的作用很大,当她看到几位打卡特别卖力的伙伴,情不自禁@了他们,被@的人竟然特别激动,觉得自己的努力有被他人认可。后来吉吉给这个环节起了个有趣的名字——翻牌子,如下图所示。

   翻牌子主要是针对打卡内容本身,完成时间早、质量高、输出内容多的人,都有机会被大家赞赏,这样群里会慢慢地形成一种氛围:我知道如何打卡,才能获得更多的鼓励。所以群内极少有敷衍的打卡内容。

   3.反馈

   鼓励虽然有用,但是打卡群一轮时间比较长,一个人鼓励21天会感到词穷,成员也会慢慢疲倦,执勤人员也难以时时在线。所以除了鼓励和赞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