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网络公关公司良

 百度处理     |      2021-12-26 09:37

  第一代、第二代QQ开发的时候,即时通信和业务同时开发、统一发布,随着业务越来越多,且进度不一,导致QQ新版本推出过慢,不及业务灵活,受到抱怨。模块化,相当于把QQ即时通信这一核心功能和其他诸如音乐、空间、游戏等业务拆分开来,这样既可以加快新版本发布速度,用户也可以选择更个性化的功能设置。

  这等于是在QQ客户端上开放了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当时他们也考虑引入第三方服务,甚至主动与携程、当当、豆瓣有沟通。

  就在蜂鸟犹豫要不要对外开放的时候,大洋彼岸已经开始行动。自2006年9月将注册用户从学生推及全社会之后,Facebook在2007年5月24日推出开放平台应用程序接口,欢迎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应用,以满足更多用户的不同需求。10个月后,苹果放出了针对iPhone的应用开发包(SDK),接着上线的是APP Store。

  考虑到当时中国境内并无第三方开发的氛围,第三方应用开发商成熟度不够,再加上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第三代QQ在正式发布的时候趋向保守,缩回到只向内部业务开放。

  同在中国的校内网(今天的人人网)最早借鉴了Facebook开放平台模式,在2008年7月发布了其开放平台战略,吸引了一批第三方开发者,开心农场游戏上线后受到追捧。但这一开放也被施加了种种限制,比如限制第三方开发者的应用不得与平台冲突,应用不能到其他平台推广,应用权利归校内所有,出了事情开发者承担等。这导致这种开放在第三方开发者中推广不顺利,也没有做出什么好产品来。

  那时马化腾并不看好SNS(社交网站),称其不过是与网络聊天室一样昙花一现的产品。没想到两年后情势逆转,Facebook的用户数甚至超过了腾讯,接近7亿,各大互联网公司都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在产品中增添社交元素。“那时候确实谁都看不准。”熊明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移动互联网的冲击

  2009年做完第三代QQ之后,腾讯切身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

  后台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QQ同时在线用户中的手机用户不到10%,2010年这个数字接近30%,最近已经升到了35%。熊明华预计,未来三年可能有一半人用手机,或者移动终端设备来上QQ。

  这带给腾讯的困扰是,以前PC用户上网的主要活动可能就是用QQ,或者在网上做其他事情的同时也开着QQ;而移动终端上网,限制了同时打开多个任务,人们可以选择其他,不一定上QQ,即时通信在互联网活动中的比重在下降。

  提前占据移动终端入口,优先出现在用户面前,也许是最直接的办法。

  2010年12月21日,华为终端与腾讯发布了深度内置QQService的智能手机“HiQQ”,整合了手机QQ、手机QQ空间、手机QQ浏览器、QQ农场、欢乐斗地主、QQ安全助手和腾讯微博等19种腾讯手机应用。

  2011年6月10日,腾讯与中国电信一起发布了6款面向学生群体的天翼QQ智能手机,捆绑了包括QQ空间、QQ浏览器、腾讯微博、消息盒子等在内的腾讯业务。

  此外,今年4月腾讯与英特尔合推一个MeeGo创新平台,着手开发平板电脑、信息安全、游戏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

  熊明华说,虽然腾讯也在强化创新,但肯定不是所有创新都是从腾讯来。腾讯用户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互联网用户,很明显腾讯服务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大部分人需求,所以需要借助第三方来做。“我们只有1万人,中国做互联网技术开发的肯定有20万还不止吧。1万人做和20万人做还是不一样。”

  QQ不仅要做沟通工具,还要做互联网平台。通过QQ平台,吸引更多第三方开发商开发更多针对QQ用户需求的产品,增大QQ活跃度。这可能是腾讯做Q+、开放的动力。

  但这只是腾讯开放的动因之一,并非全部。

  不牢靠的帝国

  2010年底,中国移动的用户数是5.84亿,腾讯的活跃用户数是6.48亿,QQ同时在线人数是1.28亿。

  为了增加用户黏性,腾讯首先想到的是增加各种有用的、好玩的东西。除了即时通信工具,腾讯陆续涉足游戏、新闻、博客、邮箱、音乐、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安全、搜索、浏览器、微博、视频……基本上,市面上能见到的互联网产品,他都有了。

  这种用户至上的一站式互联网服务思维,本无可厚非,却因为腾讯有着庞大用户基础,在产品研发、推广、服务方面的优势,不断挤占中小互联网企业可发挥的空间,让它成为众矢之的。

  互联网观察人士谢文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腾讯以前的思维是:只要市场够大,自己原本没做的产品,现在就要做,这相当于是冲进去抢钱,比Google、Facebook、Apple用一整套体系切入市场,策略上要低一档。

  当然,腾讯也有做得不好的产品。Qzone被熊明华批评说用户体验太花哨,内容不够精细。2009年8月,他们率先以开放API的方式引入豆瓣读书到Qzone,希望借豆瓣留住高端用户。

  这个应用确实也给豆瓣带来了访问量,但并没有预期高。此后,类似豆瓣读书这样的API很久都没有第二例上来。熊明华的解释是,高质量的应用太少,不想因为不好的东西影响平台的口碑。

  另一个理由可能是动力不足。在当时开放API的情况下,基本上都是腾讯向第三方输送用户资源为主,第三方能给予腾讯的并不多。所以当时的开放,还是以游戏为主,腾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