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互联网行业一派萧条的时期

 百度处理     |      2021-09-30 17:27

  沫高峰挤进来的风险投资商血本无归,开始陆续撤出。各大公司高举裁员大旗,硅谷成千上万的IT人才赋闲在家。

  万里之外的中国本土,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网络泡沫破灭所带来的寒意,这对中国刚刚起步的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许多新开业的中小网站及高科技公司纷纷倒闭、破产,中国互联网行业变得前所未有的冷清。

  此时的百度,虽然看起来运作良好,员工们埋头开发产品,但是,作为公司的掌舵人,李彦宏心知这些都是暂时的。百度不停地扩大市场,运营成本也不断上升,这样下去,创业之初拿到的120万美元的风投资金很快就会耗尽。未雨绸缪,李彦宏和他的搭档开始考虑进行第二次融资。

  在资金没有用完的时候就去找钱,这是李彦宏创业的一大秘诀。若干年后,当百度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后,李彦宏对大学生们说:永远不要在你的钱花完的时候去融资,因为这个时候,你急需用钱救命,很难与投资者站在平等的位置上。

  然而,当时行业环境相当恶劣,市场一片萧条,因现金断流而倒闭或被收购的案例比比皆是,Chinare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的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在当时的互联网行业可谓恰如其分。不少前几个月还风风火火的网站,现在要么是“半睡眠”状态,要么根本上不了。在这种大背景下,投资人对互联网行业避而远之,大家都不愿意往这个无底洞投钱。风云突变,网络泡沫的破灭让互联网行业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了地上,人们提到互联网行业,只有一片哀叹声。

  要在如此情况下进行二次融资,难度可想而知。在这个生死关头,李彦宏依然显得十分镇定,没有一味地追求二次融资的金额,更多的是考虑资金的质量:“我们不能病急乱投医,毫无选择地融资。投资商投钱进来后,必然会拥有一定的股份,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公司未来的发展运作。彼此之间能否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日后上市,投资商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你,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

  二次融资的艰难让人难以想象。要在那种恶劣的市场环境下向精明的风险投资商们证明百度的潜力,让他们从口袋中掏钱,这其中的艰苦也许只有李彦宏才能够品尝。曾经有段时间,李彦宏简直想放弃——干脆把公司卖掉算了,但他最终坚持下来了。

  出于对百度的信任和对未来的判断,诚实合伙投资公司为百度引来了第二轮融资的领投者——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DFJ)。德丰杰随即对百度进行了审慎的调查,这项工作由刚从新加坡国家科技局加入德丰杰的符绩勋担纲。那段时间,北大资源宾馆外的大街上总是有几个人在观望,“我都快成特工了,不过我这个特工很走运,没有错过这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人。”符绩勋后来回忆说。符绩勋经常观察到,百度的办公室总是彻夜亮灯,大家工作积极性非常高,这让他敏感地觉得,这个公司有希望。

  在风险投资商们确定投资意向后,李彦宏还一直担心中间是否会有变数,直到资金到账,他高悬的心才得以释然。而在此之前,李彦宏几乎没有向任何人诉说过其中的艰辛。

  在德丰杰坚定对百度投资信心的同时,另一个投资商IDG也决定投资百度,在大家谈.com公司色变的时候,此举被业内认为是“最勇敢的投资之一”。

  2000年9月,经过几个月的接洽,德丰杰携手IDG,共同注资百度1000万美元。德丰杰对百度的评价非常高,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公司。

  当时主持签约的IDG合伙人杨飞回忆道:“决心投资,源于我对李彦宏‘一见钟情’的冲动,他的能力和魄力让我相信百度一定能够发展起来。冲动不一定是魔鬼,也可以是天使。”事实证明,杨飞的眼光没错,百度上市后为IDG带来了100倍的投资回报。

  9月的一个下午,李彦宏把公司的全职、兼职人员共27人召集起来,激动地宣布公司融资成功的消息,“我们融到了第二笔钱,是1000万美元,已经到账,大家可以算算你们现在每个人值多少钱!”随后,一个同样振奋人心的消息也让大家雀跃不已——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涨5%!在那个互联网行业一派萧条的时期,百度是为数不多的全员涨工资的公司。

  这就是李彦宏,一个在成功之前从不吹嘘,从不轻易许诺,却乐意与所有人分享成功成果的人。

  有了这笔钱,李彦宏可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思考长远的问题,思考百度新的商业模式。否则,精力都集中在怎么解决员工下个月工资的问题上,百度也不可能有大的发展。融资成功,也为百度推出竞价排名奠定了充足的资金基础,毕竟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在导入期,需要花费巨大的经费。

  二次融资,是百度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节点,它的成败决定了百度能否走过这个互联网的寒冬。百度是幸运的,这种幸运首先表现在时间上,这次融资是在资本市场刚刚开始降温的时候进行的,如果再过半年,到2001年底,互联网领域一片大萧条的时候,或许再好的公司也没有人敢来投资了。其次,在拿到首笔风投资金后,百度高效的运作方式以及良好的市场表现给投资商诚实合伙投资公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二次融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彦宏后来回忆道,“从打算第二次融资到融资成功的这几个月中,虽然我表面上表现得平静沉稳,公司仍旧像平时一样运作,其实压力是很大的,内部潜在的危机,只有我和公司几个核心员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