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要关注群体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

 百度处理     |      2022-07-14 09:12
作为公共关系学科群中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公共关系心理学具体要研究的内容归结起来是三个部分。
 
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在社会学中,公众就是大众,就是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公共关系学中讲的公众,含义和社会学中讲的不同,它特指公共关系的客体。
 
所谓公共关系的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他们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公共关系客体有两类:一类是公共关系主体意识到的客体,一类是公共关系主体尚未意识到的、事实上的客体。
 
公共关系的客体也即公众,有意识到的和未意识到的分别。因此,特定的公众只存在于特定的公共关系活动中。抽象地来看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关系活动,公众就是人,就是各种各样的人。正是在这种最一般的意义上,作为公共关系客体的公众又还原为社会学中的公众,甚至比社会学所讲的公众范围更宽泛,它是社会上所有一切活生生的人。
 
我们所要研究的公共关系客体,并不是特定的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客体。社会上所有一切活生生的人,不是在这一特定的公共关系活动中作为客体存在,就是在那一特定的公共关系活动中作为客体存在。因此,我们要研究公众的心理,而公众的心理也就是人的心理。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公众的心理又不同于人的心理。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公共关系活动只是客观现实的一部分内容,它不等于客观现实。客观现实的多样化决定人的心理的多样化,我们研究的只是公共关系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这,是问题的又一个方面。
 
要把握公众心理研究范围的尺度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失之过宽则反映不出公众心理的特殊性,失之过严则反映不出人的心理的共同性。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公众心理研究的范围,还可以进一步进行研究。
 
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
 
公共关系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具体表现为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环节。公共关系过程有四个基本环节:
 
一是摸清情况,把握动态的活动环节;
 
二是确定目标,制订计划的活动环节;
 
三是落实任务,开展传播的活动环节;
 
四是检查评估,总结经验的活动环节。
 
一个过程的结束是又一个过程的开始,公共关系的全过程是无始无终的。
 
统观公共关系过程,它有这样三个特点和规律:
 
其一,公共关系过程是主体主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没有主体主动影响客体的活动,也就没有公共关系的过程;
 
其二,公共关系过程是在内外环境的制约下,由环境因素参与其中的过程,主体的作用只有在同内外环境的作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对客体产生有效的影响;
 
其三,公共关系过程是主体和客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沟通或互相斗争的过程,客体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主体充分地认知客体,并充分地被客体所认知是公共关系活动取得理想成果的保证。
 
所谓“内外环境”,外环境是社会环境,内环境是心理环境。公共关系主体要主动地影响客体,要和客体的心理环境相协调,要充分地认知客体和被客体所认知,这都说明公共关系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一个主客体心理互动的过程。研究主客体双方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自然就成为公共关系心理学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
 
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组织团体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或称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这种提法是非常模糊的。因此,需要对这个概念作具体分析。
 
其一,组织团体并不一定是公共关系主体,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只有当该组织团体为了在社会上树立起该组织团体的良好形象或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从而主动地运用各种手段、主要是传播的手段,对公众施加影响的时候,组织团体才成为公共关系主体。
 
其二,公共关系主体并不一定是组织团体,当组织中的某些人如厂长、销售科长、专职公共关系人员打着公共关系旗号为自己牟取私利的时候,他们已经取代他们原来代表的组织团体的主体地位,他们个人成为了实际上的公共关系主体。对这种现象,应当给予重视。
 
组织团体的成员在代表组织主动、积极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时候,一方面在树立组织的形象,一方面也在树立自己的形象;一方面在为组织效力,一方面在为自己效力。如果能自觉地把树立组织的形象、为组织效力放在第一位,这固然是很好的;但面对公共关系活动存在着的两种形象、两种利益并存的诱惑力以及改革开放中法律、政策上的不完备,人性中私欲的恶性膨胀等等,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对待的。个人取代组织团体的主体地位,不可能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也不应掩耳盗铃式地否认这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关系现象。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我们暂时还找不出一个比“组织团体”更确切的词,只能对这个词作一些概念上的解释。但公共关系的主体是主动开展公共关系的人,这个意思想来已表达清楚了。既然是“人”在主动地开展公共关系,当然就要研究人的心理——研究公共关系主体的心理。这已经不用再多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