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李彦宏在做决定之前

 百度处理     |      2021-10-26 15:49

  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所设计的产品是否在构架上有问题。

  而技术委员会的委员们,在专心于自己项目的同时,由于需要为各个部门打分,就要全方面地熟悉领域,做到不遗漏细节,才会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因此,这一模式下的全部团队成员,都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巨大的提升。

  在2007年的应届毕业生招聘活动中,有超过600名工程师与百度签约,以正确策略招聘的百度,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李彦宏在浙大招聘会上对学生说:“我可以非常有信心地说,百度拥有全中国最懂搜索的人当中的75%。”

  李彦宏的这种信心,自然与威廉·张的屡建奇功密不可分,他因对百度招聘机制予以改革,才使得百度在与Google的人才争夺战中占了绝对优势,这是百度之福,也是李彦宏之福,更是百度用户之福。

  百度CTO落定

  技术人才一定要具备天生的敏感性,这对其自身在网络领域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威廉·张加入百度之后,大批精兵能将涌入百度。2008年8月,百度对科技研发部门及技术团队进行了大换血,此次人员调整规模庞大,先是挖来了51.com副总裁邵辉,担任系统部技术总监;随后,又晋升了百度内部员工韫敏,令其出任技术部副总监。两人都以技术见长,且在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在威廉·张的调配下,百度的每一个岗位上都人才济济。一时间,百度如被注入了新鲜血液一般,活力四射、动力十足。与此同时,李彦宏在百度CTO的人选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可惜的是,这些人中并没有真正适合做CTO的人选。

  自刘建国离开之后,CTO的位置空了两年,可百度仍坚守宁缺毋滥的原则。不过,这个位置并不能一直空缺,也就是在这一年,CTO的宝座终于迎来了主人。

  2008年10月6日,前华为副总裁、前港湾网络总经理李一男,出现在百度的新闻发布会上,以百度CTO的身份出席活动。此时,尘封两年之久的谜团终于解开。

  对于李一男的突然加盟,李彦宏说:“百度对CTO的要求非常高,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做百度CTO的人选不超过三个人,李一男是其中之一。”

  在外界看来,李一男的加盟的确有些突然,可实际上,李彦宏早已暗中观察很久了。早先,他就曾派出一名百度的高层以“探子”的身份暗中接触过李一男。

  “探子”打听了一下李一男,将其言行牢记于心,“探子”向李彦宏汇报,说李一男很踏实,论技术非常适合出任CTO;论人品,非常符合百度的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李一男同意考虑加盟百度一事。

  李彦宏一直都很欣赏李一男,他觉得李一男是个技术天才,几乎无人可及,同时还具备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李一男在华为时,曾带领拥有5000兵力的技术研发团队,这使得他累积了丰富的管理研发团队的经验,这也恰是CTO最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美中不足的是,李一男缺乏互联网行业经验,李彦宏对此并不担心,他晓得李一男拥有过人的快速学习能力,对他而言,行业之间的跨度并不能阻拦他在互联网行业中发力。更重要的是,李一男的知名度很高,在技术领域极具权威性,故此在一定程度上,完全能镇得住百度技术研发部的场子,使得其在安宁平稳的环境中,逐渐成长为无可匹敌的技术团队。

  其实,李一男也十分清楚自己在IT行业中的不足,他曾说过:“在IT领域里,通讯与互联网之间其实是关联最紧密的两个行业,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许多通讯运营商都有涉足。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互联网发展了十多年,技术日新月异,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复杂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检索体系和运营规律。实事求是地说,在我以前的工作经历中并没有深入接触过这些基础的理论,这是目前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

  他还说:“今天,无论在互联网也好在其他行业也好,当一个创新的思想出来之后,更多的是依靠大规模协同开发。这几天的工作让我感受到了百度技术团队开放、坦诚而平等的氛围,所以也给我很大的信心,这是一个能相互启发智慧的很好的平台,我希望能尽快取长补短。”

  李一男的互联网行业经验不足,而李彦宏还是将其纳入,这绝非头脑一热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之果。当然,当初李彦宏在做决定之前,也是顾虑重重的。他知道李一男一直从事电信行业,加盟百度属于跨行业跳槽,他曾担心李一男会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行业思想差异。不过,最终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还是打消了所有顾虑,大胆录用李一男。显然,这次冒险之举十分明智,更是一桩赚钱的买卖。

  那时,李一男从港湾科技回到华为之后,便在北京定居,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因此他对百度在行业内的动向十分了解。

  在李彦宏思索着如何进一步靠近李一男时,李一男竟不请自来,出现在他的办公室门前,两人随后进行了长达数个小时的“强者对话”。

  谈话中,李彦宏提到了团队建设方面的问题,李一男说:“我觉得对于一个技术团队而言,首先要做到团队的建立不能抹杀个人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想法有时能改变整个行业的进程,从量变到质变看似一小步,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我们不能为了发挥团队的力量,而要求每个人都穿一样的衣服,都灰色化,我们需要不断地有亮点闪现,不断地有绚丽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