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男便显露锋芒

 百度处理     |      2021-11-10 18:31

  出现。他们需要有一个土壤和环境。”

  他说的很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想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首先要做的是与同伴协作。在企业做研发工作和在科学研究部门做研发并不相同,人们更愿意接受团队协作。

  对眼前这个比自己年轻的小兄弟,李彦宏十分满意,而李一男对李彦宏的谨慎和诚恳也十分认可,这才促成了他的加入。

  回到华为,李一男起草辞职文件,于2008年9月辞去在华为的职务。“十一”之后,他正式到百度报道。和李彦宏预想的一样,不管大事小事,李一男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很多人都好奇李一男为何离开华为,因为从过程上看,他似乎有主动“跳槽”的味道。李一男只说:“我是一个经历过坎坷的人。”一句话,却内含忧伤。而在加入百度后3个月的时间里,他未接受任何采访,只希望全身心地投入到百度的工作之中。

  上班的第三天,李一男便显露锋芒。

  当时,为了提高电子邮件的效率,百度打算给每位高管人员配备一部黑莓手机。有的部门提议,将百度最新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百度hi与黑莓捆绑,以便在庞大的黑莓海外用户中推广这款通讯软件。

  李一男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黑莓虽然在海外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但以百度hi目前的情况来看,其作为一款“纽带”式的附属工具,更需提高在线用户的使用量。所以,在手机市场发展前景方面考虑,百度hi并不具备优势。

  李一男有此提议,是有根据的。他看到了一些现象,觉得很多创新出现时,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稍纵即逝,鲜有企业能将如流星一般的创新意识付诸于现实。所以,一个团队是否优秀,就要看他们把目标如何定位,而后是否借助一个强大、优秀的组织来运作。唯有此,才能将这些好想法加入产品中,在用户的体验中实现它的价值,并最终转化为商业效益。

  不久,李一男在百度成立了“创新性研究小组”,因为大多数人并不适合团队合作,他希望这个小组中的成员能在最适合的土壤中发挥所长。

  很多年前,李一男创办港湾网络时就已给自己定位,他希望能将自己的公司做得更年轻、更有张力、更有理想、更有报复、更有冲劲,并在超快速的发展中成为创新型企业,这一点与百度的企业文化和历史背景十分吻合。因此,从各个方面来看,李一男能从电信业跳到互联网业,并能如此快速地融入到百度的大家庭之中,是得益于某些“必然性”的。

  “阿拉丁计划”

  古往今来,天才,都需要一个能容得下才华的空间。对李一男来说,百度便是那个无限宽阔的空间。

  李一男成为百度一员之后,百度对新项目的研发也紧锣密鼓起来。

  2008年12月17日,李彦宏与李一男出席了百度上海研发中心揭牌仪式。仪式上,李彦宏对外公布,百度即将推出“暗网”和辅助“暗网”的“阿拉丁”平台。在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市场上,百度已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所以百度接下来的主要发展目标,就是新一代的搜索引擎技术。

  对于“暗网”的概念,李彦宏做了详细解释:“如果把百度搜索引擎比作一个探照灯,在无边无际的信息宇宙中扫射,那么,那些探照灯扫射不到的区域,都是我们定义的所谓‘暗网’。而‘暗网’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很多人类信息并没有网络化;另一方面即使一些信息网络化了,也没有纳入到搜索引擎的检索体系。而目前能被搜索引擎检索到的信息只占所有信息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大部分信息存在于‘暗网’之中。”

  “阿拉丁”平台的诞生,完全是为了“暗网”能在信息网络化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且这些被网络化的数字信息,能发挥其最大效率,以便被互联网用户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查找。另一方面,“阿拉丁”平台在提供便捷调节的同时,还对现行搜索引擎进行延伸和补充。

  故此,依托于“阿拉丁”平台的技术,搜索引擎便可突破现有网络信息的限制,对“暗网”及其他互联网中存在的信息进行更深层的解析、融合、包装,确保每一位使用者,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最精准的搜索结果。

  百度的“阿拉丁”计划是多年研制的结果,该计划是百度旗下的一款“雪藏”多年的产品,早在百度贴吧、知道等产品推出之前,它就已按照计划在执行了。当李彦宏对外宣布“阿拉丁计划”时,百度已将全公司半数以上的战斗力投入到此计划中。在未来的几年内,“阿拉丁计划”都将作为百度的重点研发项目,并进行大规模的新技术开发。此足见“阿拉丁计划”的重要性。

  通过百度人力、物力的奢侈投入,不难看出,“阿拉丁计划”将会使百度在互联网搜索引擎发展史上树立起又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这便让人回忆起2002年充满激情的“闪电计划”。不少业内人士都将百度的“闪电计划”称作是其搜索引擎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而此时的“阿拉丁计划”,无疑是又一次革命。

  这“二次革命”的指挥官,正是李彦宏的新锐战将——李一男。

  作为一个跨行业而来的CTO,李一男身上并无任何“不适应症”,他已对互联网行业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他在仪式上说:“互联网是服务提供商,用户每天看可能感受不到变化,但是三个月之后看就会非常不一样。而2009年‘阿拉丁’业务陆续推出后,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