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内容做不好又会造成粉丝的大批量流失

 微博负面     |      2021-12-08 13:58

  标可分为微博页面指标、粉丝指标、博文指标和效果指标,如图9-3所示。前面三种属于通用型指标,用于指导微博日常运营,而效果型指标是一些特定企业的要求,比如电商等。

  图9-3微博运营的四类常用指标

  9.2.2微博运营团队的考核

  企业微博运营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工作都是彼此独立却又息息相关的,很难去独立量化某一个人的工作。比如文字编辑人员主要负责微博内容,那么微博的转发数、评论数可以作为他的考量指标。但是微博的转发数还与粉丝的数量、粉丝的质量相关,而这块工作本属于策划推广人员,因为他们主要负责推广微博获得新粉丝,然而内容做不好又会造成粉丝的大批量流失,所以他们的工作是环环相扣的。

  在对微博运营团队人员进行考核时,一般按照“三看”原则来实施。先期看量,各岗位人员要按照企业要求完成固定量的工作,比如文字编辑每天发布8条微博内容,推广策划每周策划3场微博活动,互动客服每天互动评论不少于100次。然后再看微博运营日报表来分析运营的好坏,不断优化改进。最后按照阶段来看整体的效果,比如看看一个月内微博带来的订单、销量等。

  这其中文字编辑主要对微博内容的质量及传播度负责,可根据转发数来衡量;推广策划主要对微博粉丝的增长量及活动的粉丝参与数负责,可根据粉丝的增长率和活跃率衡量;互动客服主要对粉丝的投诉建议及互动负责,可根据其响应速度来衡量。

  9.2.3微博运营人员日常注意事项

  企业微博作为企业的官方对外窗口,它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态度,而且微博上信息传播非常迅速,对于拥有大量粉丝的官方微博更应该谨慎地发布每一条内容,同时作为运营人员也需要遵守一些注意事项,以免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 企业微博要人格化但不是个人化,微博运营人员应该时刻谨记自己在微博上的行为代表着企业,应该从企业角度考虑发布内容、评论回复是否合适、得体。

  ■ 微博相当于企业的官方自媒体,内容在发布前应该反复检查,避免出现错别字,影响企业形象。

  ■ 企业微博不要发布、转发或评论社会政治、负面舆论、网络群体争论等事件,媒体类微博除外。

  ■ 遇到客户投诉、谩骂要及时冷静地加以处理,一定不要在微博上与任何粉丝发生争吵甚至谩骂攻击,有必要时可转给其他部门处理。

  ■ 企业微博的密码要严格保密,越少人知道越好,有必要让相关人员签署保密协议,同时做到定期更换,防范网络安全危机,特别是人员离职前后。

  ■ 涉及企业的相关信息要确保其真实性,任何未经确认的信息不要发布。

  9.3微博营销从业人员如何发展

  微博作为一款互联网产品,未来肯定会被更先进的产品所取代。那么在这个行业内的从业者该何去何从呢?2013年微信营销的兴起,让每个微博运营从业者都有了危机感。是不是要集体转型?如何去转型?如果哪一天又有新兴的产品出现,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都让从业者感到困扰。笔者也曾有过类似的迷茫和恐惧,毕竟依附一个工具平台生存是件很危险的事情,但这又是大势所趋,是不是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淘汰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前文曾讲过,经常泡论坛、贴吧的人可能更适合做微博营销,为什么呢?因为这类人更懂得网民,有网感。所谓的网感其实是一种经验和能力,它是可以通用的。所以微博营销从业者应该练就的也是这种能力,而非单一的只会微博营销,要理解微博这种社会化媒体上网民的特点、习性,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们沟通,因为社会化媒体和网络才是未来的大趋势。那么具体该如何去做呢?

  第一步,理解社交网络而不单是微博、微信。微博只是社交媒体中的一种,就像你熟知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和文化,再去理解北京、上海、西安等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就容易得多。如果你理解了社交网络的通用法则,那么不管未来是微博、微信还是其他什么工具,都能很快上手。

  第二步,选好一个钻研切入点,例如微博岗位分工中涉及微博运营、文案编辑、活动策划和互动执行。这4类工作需要的能力不尽相同,但是每一类都可以在未来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中获得长久的发展,而不仅仅是针对微博。

  例如,微博运营实际上放大来说就是社会化媒体运营,从业者通过在微博上的历练应该具备把握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用户特征、知晓其中热点和传播关键点的能力,能够把控整个运营流程及风险。一旦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再去运营微信或者其他平台都没有问题。就像你学会了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方法,那不管是戴尔还是华硕的笔记本,用起来都不会有关键性障碍。

  文案编辑也是如此,这个岗位需要具备抓住社交媒体热点的能力,以及网络化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够理解网民的心理和习惯。

  活动策划实际上要求的是对于互联网活动的设计能力,需要洞察网民习性、创新思考、结合社交媒体属性设计出属于这个平台用户的活动。

  第三步,在实践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新的事物。这句话看似很空泛,实际上很重要。互联网上的产品更新太快,用户也是喜新厌旧,作为营销从业者必须紧跟用户的注意力,尽量快人一步地掌握相关信息和知识。

  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