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型公关活动策划公司排名

 微博负面     |      2021-12-24 14:39

  容搜索支持,如在30天内达到10万人签名支持,则能得到白宫的官方答复。至5月6日16点04分,这个名为《调查并驱逐孙维,中国著名铊投毒谋杀案的主要嫌疑人(受害人朱令)》的请愿帖获得了10万人的签名支持,且随着这条消息又回传到中国互联网、尤其是微博上,签名支持的人数仍在增长。[17]

  尽管在白宫网站请愿的做法本身值得商榷甚至批判,但请愿者希望伸张正义的诉求是明确的。此外这的确是一起典型的、由微博意见领袖推动的“史翠珊效应”——试图压制特定信息而造成的更大规模的信息知晓与反击。

  这场舆论的斗争似乎仍未平息——5月7日,新浪微博重新置顶名为“白宫请愿网站”的微话题,称:

  白宫请愿网(we the people)近日爆红网络,各种靠谱不靠谱的“请愿”让人大跌眼镜,“请给我一个媳妇”“请判定豆腐脑是咸的”“请给我加工资”。网友调侃奥巴马即将被玩坏。白宫请愿网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推行的,据悉满足一定条件后奥巴马政府必须回应。

  同日,新浪新闻中心出品的@微天下 以更带主观倾向性、更为调侃的语气发表微博:

  [白宫好忙]在美国白宫网站的请愿板块,若有民众请愿在1个月内获得超过10万人签名,政府将对此进行官方回应。但不知何时,白宫要操心的事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连豆腐脑的心也要操……该请愿者还分别写了2份请愿书,请求把豆腐脑规定为咸味道。那800多签名的,你们真吃过么……还有,取消高考就别想了。

  在试图打击部分网民白宫网站请愿行为的合理性的同时,新浪解除了“朱令”“孙某”等敏感词(但似乎在用户搜索“朱令”相关微博所得出结果的排序上做了一些处理)。

  争辩仍在继续,但无论如何,这场微博上的斗争在客观上对朱令案起到了破冰作用。5月7日,中国官方通讯社所属网站新华网发文七问朱令案[18],一问“案件19年悬而未决,究竟是何原因”;二问“警方当时掌握了哪些证据”;三问“案子卡在哪里”;四问“当初警方‘只剩一层窗户纸了’的表态是否属实,又指向哪个嫌疑人”;五问“对朱令家属的询问乃至申请信息公开,究竟为何搪塞、不予告知”;六问“‘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具体指的是什么”;七问当年本案有没有受到权力的不正当‘干涉’”,官方媒体的每一个提问都直指案情长年不予公布的核心,振聋发聩之余,已将北京市公安局“置之绝境”,逼其走向对朱令案信息的彻底公开。

  5月8日傍晚,北京市公安局通过其官方微博账号@平安北京 发布题为“北京警方回应‘朱令案’”的微博,称朱令案“未能侦破,深感遗憾”,并承认认定有投毒犯罪事实发生,但同时也称:

  因从朱令出现中毒症状到公安机关接报案件,时间已近半年,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物证已经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工作中,专案组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确有一些案件受侦办条件限制,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最终无法侦破。对此,也希望社会公众能够理性客观看待,尊重侦查工作规律,理解支持公安机关依法办案。

  尽管这一回应仍无法消除朱令家属及公众多年来的诸多疑虑、缺乏信服力,但20多天来强大的微博舆论至少打破了北京警方保持了十余年的沉默,乐观地看,这可能预示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5月9日清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人民日报)以图片方式全文转发了当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题为《朱令案,公开是一剂解毒良药》的评论文章,并以文字方式截取了以下段落再度号召案件信息公开:

  朱令中毒案昨日终有权威部门声音。不透明是阴谋论的温床,信息沟通不畅更易引发集体负面揣测。因缺乏权威信息,围绕着扑朔迷离的案情,真假难辨的内幕,各种罪行的质控,舆论审判的偏激,权大于法的揣测,让社会付出了高昂成本,也透支了人们对司法的信心。

  1994年发生的朱令案在2013年微博上的重议[19],从一个偶然关联的事件起因,由当年的一位重要当事人充当微博意见领袖还原事实信息,再经由其他意见领袖背书该信息并中介扩散、形成强大的信息流与影响流,引发微博用户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以及国内外媒体的介入,之后形成合力将矛头指向北京市公安局,督促其彻底公开朱令案件信息,最终迫使其打破长年沉默发布公告。这个几近完整的过程向人们展示了社会化媒体时代一种新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形式——微博突发公共事件——即以微博为主要发生发展平台的公共事件;相比传统意义上的突发公共事件,意见领袖在微博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更为显著,甚至几乎是决定性的。

  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意见领袖特征

  上述两个案例呈现了意见领袖在转型期中国社会中发生的两种不同的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与舆论中介作用,初步分析,微博意见领袖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在今天的中国,是否有意见领袖群体的关注与参与往往决定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展进程的差异[20],意见领袖群体的参与方式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突发公共事件的结果走向。其二,如果说微博的“记忆”是碎片化的,那么微博客们,尤其是微博意见领袖的“记忆”则是连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