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博意见领袖已经从单纯参与事件信息传播

 微博负面     |      2022-01-23 09:17

       宁波禽流感等几乎所有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在他发布的1.7万多条微博中,除了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内容外,几乎都参与了公共事件的讨论,为当地学者提供了高度的参与模式。

       三、监督信息披露,重建社会信任——微博意见领袖的使命

       何卫芳(2003)[2]等许多学者警告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普遍信任丧失的时代——当发生重大事件时,人们不能选择信任谁:领导、行业协会、报纸,人们不相信;互联网,说什么,人们不知道该相信谁;这很可怕。

       事实上,社会信任普遍丧失的来源在于社会信息的不完全披露,甚至一些应该向整个社会披露或公众自由获取的信息也成为一些人的特权。在这种情况下,腐败、社会不公等社会癌症有机会繁殖。

       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信息披露不良的严重性。一些意见领袖在微博上开始了进一步的行动,从聚集和引导舆论平息的唯一吸引力到探索事件的本质原因和复杂背景,监督官方和相关方面的所有披露事件的信息转变。换句话说,中国微博的意见领袖已经从简单地参与事件信息传播发展到有意识地促进系统的改进,以帮助修复和重建社会信任。

       需要注意的是,在政府部门、媒体、意见领袖和网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方式和方法上有了令人满意的改进。2013年5月8日,安徽女孩从北京一家购物中心坠楼身亡。一些人在网上散布了关于她死因的谣言,然后发展成为一个群体性事件。随后,各种猜测和谣言出现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仅仅两天内,北京警方就消除了女孩中毒、性侵犯和杀害他的可能性,宣布她是一名独立坠落的嫌疑人,并逮捕了在互联网上散布谣言的嫌疑人。这一紧急情况迅速而彻底地平息,主要是由于北京警方和安徽省庐山县女孩成立的工作组首次透明有力地披露了与案件相关的所有信息,再次证实了谣言止于真相的永恒真理。

       注释

       [1]黄晓峰:2012年5月12日,《赵鼎新谈微博与公共空间》、《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2]贺卫方:司法改革再次启动-共识在线第26期文本实录.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zgyj/fzyj/article_2013051183167.html,2013-05-11。

       本章总结

       微博开启了中国社交媒体的时代。新浪推出微博后,腾讯于2011年1月推出了微信服务。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丰富,腾讯对微信的定义是一款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本信息、群聊、流量少、适合大多数智能手机的手机应用。截至2013年1月,微信用户超过3亿,行业已成为中国另一个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

       微博和微信本质上是社交活动和信息传播的结合。两者的区别在于,微博倾向于公共网络,微信是私人网络;微博社交活动依附于信息传播,其特点是节点(用户)之间的薄弱环节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循环[1]。在微信中,信息传播依附于社交活动,其特点是节点(熟人用户)之间的强大环节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循环影响。换句话说,微博是一个内容制作和传播平台,具有较强的媒体属性。目前,微信是社会关系的管理和扩展工具,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指出,在微博传播中,用户的真实身份与微博身份相似,用户的背景行为更有可能成为前台。因此,微博用户的道德自律程度较低,更有可能形成和传播虚假信息。[2]相比之下,在微信传播中,用户的真实身份与微信身份相同。在基本由熟人组成的传播圈中,用户的道德自律程度较高,对信息的信任度也较强。同时,在微博信息传播中,话语权集中在意见领袖和部分认证用户手中,而在微信传播中,话语权相对分散在每个熟人圈中。

       因此,有理由认为微信和微博不构成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当中国社交媒体进入多产品阶段时,特别是当微信的社交属性反过来强调微博的媒体属性时,微博信息传播与突发公共事件甚至整个中国社会民主发展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得到加强。

       信息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人们对它的使用。[4]同样,微博也只是一种工具。微博如何在紧急公共事件中发挥作用取决于其用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比普通用户拥有更大声音和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有鉴于此,微博意见领袖,特别是专业意见领袖应自觉自律地培养批判精神,提高社会意识,掌握信息传播知识和微博使用技能,学习使用微博功能,让微博改变世界微动力[5]愿景成为现实,在当前中国转型背景下创造健康的互联网信息传播和舆论空间,甚至促进中国新媒体民主的实现。

       注释

       [1]余国明、欧亚、张百明等。:《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微博:新传播形式的调查-影响模式和社会应用》。

       [2]黄晓峰:2012年5月12日,《赵鼎新谈微博与公共空间》、《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3]虽然这些熟人圈之间一定有交集。

       [4][美]莱文森: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