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刘畅:微博问政、治理转型与零碎社会工程

 微博负面     |      2022-01-25 15:01

       反映股票投资者情绪的重要指标是投资者对股市未来市场的情感倾向(认为股市未来市场好或坏)。通过分析和研究新浪微博(目前最大的中国微博平台)上股票投资者发布的文本,提出了自动识别股票投资者未来情感倾向的方法。[41]

       王新业(2012)的《企业家的网络人格[42]也很有创意。文章认为,微博是企业家塑造人脉和市场的另一个最佳场所。一个暗合潮流的企业家,应该永远在路上,永远在线,永远努力创新,从微博圈和世界各地的互动中汲取社会上最新鲜、最生动的营养。长期以来,低调和神秘一直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家的缩影。然而,在关注经济表现最突出的微博领域,潘石屹和任志强的另类高调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武器,其无尽的出现、语录、自嘲和攻击已经成为他们自己或公司的重要得分点。

       梁雪梅(2012)写[43]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微博营销问题,文章基于分析微博领域网络营销的商业逻辑,对信息消费者的负面影响,如公共提取有效信息减少、谣言传播趋于隐藏、用户虚假需求泛滥等。文章指出,生活在媒体文化的景观社会中,公众必须学会生存,特别是提高媒体质量。

       徐宇(2012)《微博负面口碑传播研究》[44]一文以新浪微博为基础,采用社交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银行信用卡负面网络口碑信息。结果表明,负面口碑传播者之间的互动不仅会对口碑当事人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其行业和其他机构;高中心用户控制负面口碑传播;发布的微博、用户和粉丝越多,对负面口碑传播的控制能力越强,桥梁作用越大。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应对措施,如关注粉丝数量多的关键微博用户,为企业处理负面网络口碑提供参考。

       笔者认为,对微博运营、微博社会经济效应、微博传播行为的经济学(理性)分析是未来应该关注的方面。

       值得强调的是,微博的多视角研究必须上升到传播哲学的高度,才能真正为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提供新的知识,为人们的传播实践提供智慧和启示。微博传播的哲学研究必须列入微博研究的议程。

       哈贝马斯曾提出,理性兴趣分为技术兴趣、实践兴趣和解放兴趣三种。根据他的解释,‘技术的兴趣’形成于‘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劳动是一种工具行为,从事劳动的人关心的是对劳动要素的技术控制;‘实践的兴趣’形成于‘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沟通是一种互动行为,从事沟通的人关心的是对沟通关系意义的理解;‘解放的兴趣’形成于‘批判’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批评是一种反思性的行为,从事批评的人关心的是对批评对象之间的矛盾。[45]无论是科学主义媒体本质的技术兴趣,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媒体本质的解放兴趣,还是麦克卢汉现象媒体本质的实践兴趣,都是哲学理性的高度研究兴趣,也是我们在研究微博等新媒体时应该持有的学术兴趣。

       注释

       [1]刘海龙:2012年第六期《微博舆论场四次误读》。

       [2]陶文昭:2012年第六期《网络意见领袖崛起与挑战》《人民论坛》。

       【3】尹军等:2012年第13期《微博塑造中国舆论生态》和《新闻爱好者》。

       [4]姜胜洪:2012年第六期《重庆社会科学》《网络谣言的形成、传引导机制》。

       [5]董立人:2012年第六期《情绪舆论遇政务微博》和《人民论坛》。

       [6]景丽:2012年第二期《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政府微博与传播语境变迁》。

       【7】刘丹凌:2012年第二期《南京社会科学》《困境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转向》。

       [8]杨晓:2012年第七期《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舆论分析与应对》。

       [9]邓伟志:2012年第六期《人民论坛》《解决社会矛盾冲突社会矛盾冲突》。

       【10】单学刚:2012年第六期《微博生态平衡与自我净化》《人民论坛》。

       [11]徐丹:2012年第五期《东南传播》《微博公众表达与社会心态互动分析》。

       [12]方兴东等:2012年第六期《中国微博发展与社会对话新机制的形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3]张爱凤:2012年第五期《南京社会科学》《微博空间媒体知识分子与社会公益行动员》。

       [14]刘畅:2012年第四期《南京社会科学》《微博问政、治理转型与零碎社会工程》。

       [15]唐爱芳:2012年第五期《经济研究导刊》《微博舆论自净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16]曹繁荣:2012年第8期《中国传媒科技》《公众利用微博非理性自我授权治理策略研究》。

       [17]汤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