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网络监督

 微博负面     |      2022-02-23 10:43

       网络次生舆论具有后发性、相关性、内在性、情感性等特点,深刻影响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价值倾向等,可能削弱主流话语的影响,形成极端的社会心态,导致社会情绪过度发泄,对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应引导公众正确进行网络表达,完善网络次生舆论监督机制,建立健康的网络舆论领域,促进网络次生舆论向健康方向发展。

       【摘要】网络次生舆论具有后发性、相关性、内在性、情感性等特点,深刻影响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和价值倾向,可能削弱主流话语的影响力,形成极端的社会心态,导致社会情绪过度发泄,对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引导公众正确表达网络,完善网络次生舆论监督机制,构建健康的网络舆论领域,促进网络次生舆论健康发展。

       所谓网络次生舆论,是网络事件、社会热点、政治问题等在网络空间再处理、酝酿、再发酵后形成的社会舆论。从本质上讲,网络次生舆论是一种主观、情、偶然等强烈的网络舆论,其发展趋势往往是不可预测的。

       总的来说,网络次生舆论具有后发性、相关性、内在性等特点。网络次生舆论是在网络事件和社会热点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由本地网络舆论的情感传播和病毒裂变形成的。如果没有网络事件或热点问题,就不可能形成网络次生舆论,因此网络次生舆论具有后发性特征。网络次生舆论往往会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例如,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后,天津市各政府部门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气象局、电视台等部门中枪;表哥杨大才事件后,表哥、方姐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一些政府官员莫名其妙地参与其中。由此可见,网络次生舆论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征。

       网络次生舆论并非完全毫无根据,一些偶然的网络事件可以成为社会热点,因为它们集中代表或反映了一些社会情绪或社会心理,如官员腐败问题可以演变网络次生舆论,反映了公众对官员腐败问题的不满。因此,网络次生舆论是内在的。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网络次生舆论促进了舆论表达和思想文化的多样化,促进了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整合,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公众嘉年华的网络次生舆论也削弱了网络主流舆论的发言权,降低了知识精英和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给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在嘈杂的网络次生舆论中,情感、想象、信仰和谣言已成为推动舆论趋势的关键力量。事实和真相往往被情感言论和网络谣言所掩盖,从而削弱了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在微信、微博、博客等自媒体的影响下,公众更倾向于相信互联网V、意见领袖等,反而对官方媒体、专家学者的言论不屑一顾,从而弱化了主流媒体、官方言论的影响力。此外,网络次生舆情的发展,也推动了网络社交活动的同质化、圈层化发展,许多兴趣相近、价值观相近、政治倾向性相似的个体往往会集合成“小圈子”,他们会将与“小圈子”向左的言论排斥于“圈子”之外,这些进一步强化了网络社群的极端化和情绪化。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中深入研究了群体心理的倾向、非理性和低智商。在勒庞看来,当一个人作为孤立的个体存在时,往往是独特的个性化存在,但当个人融入社会集体时,往往会被社会情绪和社会心理所感染,成为情绪化、无异议、失去判断力的存在,从而使社会群体呈现出盲目、极端、狂热、轻信等。比如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统治,中世纪基督徒十字军东征,都表现出群体狂热、非理性的极端行为。同样,在虚拟网络世界中,非理性化、极端化的网络次生舆论往往是极端社会心态和极端社会心理的温床,这种非理性心态通过便捷的互联网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比如表哥杨达才、我爸是李刚、王宝强等网络事实不再沉迷于解决问题的不安,都反映了人们在网络事实的焦虑和表达中无法自拔的不安。

       网络次生舆论可能导致情绪过度发泄。目前,中国正处于三阶段叠加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社会竞争加剧、价值多元化、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们往往会有时代焦虑、不安全、紧张、困惑等感觉。同时,官员腐败、明星逃税、富人炫耀财富等往往会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进而产生一些、无法控制的网络次生舆论。

       引导公众正确进行网络表达。一是要把握后真相时代网络次生舆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网络次生舆论是由网络事件、网络热点等引起的,具有情绪明显、不确定性强、内容极端化等特点,如果不能正确引导网络次生舆论,往往会带来不可预知的社会问题。因此,要认真分析网络次生舆论的形成原因、基本特征、发展趋势等,顺势而为地引导网络次生舆论的发展趋势,促进网络次生舆论向积极、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发生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等事件后,官方媒体应在第一时间披露事实真相,引导网络次生舆论的发展趋势。二是在披露事件进展情况的同时,有关部门要及时与网民互动,了解网民的想法和观点,及时回应网民关心的问题,引导网民合理宣泄不满,消除网络次生舆论的生存空间,严格引导网络次生舆论,自觉引导网络次生舆论发泄不满,促进网络次生存空间。

       健全网络次生舆情监管机制。首先,建立网络次生舆情引导机制。网络次生舆情具有不确定性强、病毒式传播等特点,在快速扩散后往往会解构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所以应当从网络次生舆情的特点出发建立网络次生舆情引导机制,强化主流媒体与网络次生舆情的交流互动,及时引导公众表达利益诉求、宣泄社会情绪等。其次,建立网络信息净化机制。网络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及时查处网络谣言、反党反社会的不当言论等,促进网络次生舆情健康发展。再次,还应当加强对网络大V、对网络名人和意见领袖的监督,必要时追究法律责任。最后,加强对抖音、快手、微信等网络平台的监督,引导网络平台自觉承担舆论风险防治责任。

       建立一个健康的网络次生舆论领域。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网络次生舆论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如果我们能科学地指导网络次生舆论,我们就可以将网络次生舆论转化为积极健康的公共舆论空间,并将其转化为促进政治民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因此,应加强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建设,提高网民的网络道德培养和网络参与能力,为网络次生舆论创造健康的网络空间。例如,我们应该积极促进政府事务的披露和网络监督,提高公共权力运作的透明度,减少网络谣言的可能性。此外,还应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文明创造活动,提高公众的网络道德培养和网络参与能力,使公众能够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还可以引导公众合理参与网络活动,培养公众的社会理解能力。

       注:本文是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移动互联网时代空间研究:德勒兹主义进程(项目编号:2018年BWX005)研究成果】

       ①宋湘琴:《后真相时代网络舆情演变特点及其引导策略研究》,《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