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用户之间不要有好高骛远的状态

 知乎负面     |      2021-12-10 12:47

   社群的概念由来已久,但能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并被冠以“社群经济”之名,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尤其是以微信为时代标志的移动互联网驾临之后,社群经济不可避免地成为创业者竞相追逐的新方法论,甚至是新商业思维模型。

   不得不说,社群的火爆,跟微信群成为基础的集体沟通工具有关,这种链接人与人关系的技术变革,直接长出了社群经济的生态,就像搜索技术、电商技术、视频技术、直播技术等新技术一样,只要能吸附住流量的技术产品出现,基于庞大的人口红利,就会生根发芽,长成一片繁茂的商业森林,社群经济也不例外。另外,传统流量运营模式的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昂,使得社群下沉为创业者关注的新流量洼地,在我看来,有了社群的赋能后,“流量”在新场景里,应该被唤作“留量”才更自洽,因为,用户的轨迹不再是线性单向,而是在社群里形成了回路,流量有了人际关系的粘附后,就具备了信任的能量,从而有了共识的存在,商业行为基于信任和共识后,社群经济才有了闭环。

   社群经济的模式会越来越普遍,而且成本会越来越低,这也是社会的福祉。

   本书的理论部分并不多,更多是结合过去创业实践、行业观察和思考后的一些系统整理,在方家眼里,内容一点都不高大上,在实战者眼里,这些内容显得家常便饭了些,而在熟悉的读者眼里,文字的风格和思想的火花不如自媒体里绚丽多姿。而这恰恰是我的本意:出一本朴素的操作指南,把门槛降的低一些,用聊天的口吻,把社群运营的事儿唠叨明白。

   但是,社群的立意必须深邃,所以,在我的认知里,社群不仅仅是商业工具,而且它也不能被狭隘的装进钱孔里,社群是人与人的连接器,经营的人与人的信任关系,并用时间来计量。但社群一定不高深莫测,所以,我始终坚持:1.家庭是基于血缘关系而形成的最小社群单位;2.公司是基于契约关系而形成的高效社群形式;3.人类社会是社群的最大外延。

   带着这样一个常识去认识社群、研究社群和运营社群,相信你的视角会有所不同,所以,本书还有个希冀,就是通过掌握社群工具,让更多的人感知到社群思想的温度,从商业范畴慢慢跳转到日常生活,让自己在家庭里、公司内和社会上,能建立起高质量的关系链接,积累出更高的信任值,从而收获你想要的那份归属,拥抱社群的初心,本该如此。

   关于社群经济的未来,不必多想,它的存在就是常态,以往搞团购、弄会销、玩众筹、搭伙做生意、混圈子找资源等,这些社群商业行为,都将长期存在下去,即使以微信群为常规载体的社群运营,都已经像自媒体一样,成为了公司经营的标准配置。但作为一个前瞻性的预见,我抛个观点:区块链时代,社群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因为区块链技术让信任成本降到足够低,人的行为会逐渐被证券化,这里有个大前提就是基于社区的共识。

   当然,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见少识窄,社群作为一门大大的社会学科学,它太博大精深了,我尚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它的精彩,也仅仅是窥探到了一点点洞见,自觉欣喜,便忍不住采撷下来、以飨诸位。所以,本书只是触摸社群的几根琴弦,更多的和鸣,尚需更多知音一起拨弄。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给了我用生活视角琢磨社群的灵感,更感谢一路上携手成长的朋友,让我可以感受到社群化生存的魅力。

   最后,尤其要感谢这个时代及领航的舵手,这是当代社群的底色。

   陈菜根

   二零一八年写于北京

  第1章概念篇

  信任是社群核心,流量是社群终局

  1.社群是企业最贵的资产

   社群是企业最贵的资产。怎么理解?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品牌是最贵的东西?其实不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了客户、用户,那这个企业就成了一个空壳子。即使产品再牛,抓不到用户,那也是没有用的。在创造客户这一方面,无论如何都要抓住企业的目标。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说过,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创造客户。具体来讲的话,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创造客户价值,基于客户需求,提出价值需求这一主张,然后提供产品来满足这种需求,提供这种解决方案来满足用户需求,这样企业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至于利润,它其实是一个副产品。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就严格、前瞻性来讲的话,马上就要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时代里,互联网企业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认为互联网企业现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链接客户,创造客户。所谓链接客户其实就是社群,就是把用户放在一起,建立链接关系,这就是社群的概念。那产品服务呢?它是用户链接的什么?一个工具或者说一个点。社群的这些文化符号逐渐打造之后,形成了用户群的特征和画像。企业通过提供产品把用户链接起来,然后打造出高质量的用户价值,顺便赚到钱,这是互联网企业的本质,跟传统企业有很大不同。传统企业其实还是一种产品的思维,然后通过创造产品价值来满足客户需求。很多传统企业在积累用户这一方面的方法和思维还不够,虽然一直讲客户价值,但真正落地时还是从产品角度、生产角度来做市场,这样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是没有市场的。

   腾讯的五个创始人之一曾李青先生对互联网公司有一个估值公式,叫“曾李青”公式。互联网公司有很多估值方法,不同于常用的市盈率、市销率等估值方式,它是用一个接近互联网本质的思维对互联网公司估值。这个估值的方法、公式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公司的估值由四个因素构成,一个因素是K,K翻译成中文就是变现因子,互联网企业能不能进行很好的变现、赚到钱,这是第一位的。如果一个企业赚不到钱,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第二点是P,P讲的是溢价率系数,取决于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这个很关键。就像做投资一样,投的是前三位,后面的企业就不可能再投了。虽然赚到钱了,但所在的行业地位是落后的,我们可能也不会看好。因为本身的竞争力在行业当中不存在,所以在这个因素上会重点考虑。

   另外两个估值的因素一个是N,其实就是用户数量。第二个是R,R是用户距离。我们评价一个互联网公司特别看重的就是这个公司到底有多少用户,微信有七、八个亿的用户量。这个用户量代表了公司的实力、能量。第二个是用户距离,虽然有大量用户,但是如果跟用户之间的链接关系和距离太长也不行,因为用户距离决定了能不能以最低成本实现用户价值的满足。通过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方法得到一点就是我们要做社群,社群可以把很多人、很多用户连在一起。第二个,社群和用户间的距离,社群建立之后,作为平台来讲,和用户之间的距离会变得非常近。满足用户一些需求时,成本就非常低,效率就会非常高。这是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方法带来的启发,所以做社群这个事情从估值上来讲是有科学性的。

   互联网公司做的是什么?是流量。无论做淘宝,还是做社交、共享经济,哪怕是做微商,其实本质上都是在抢占流量。如果公司没有流量,那么这个公司可能在入口处就失去了竞争的优势。流量到底是什么?流量的本质是用户的入口,非常优质的流量入口通常会表现为几点:

   第一个,用户尽可能精准,因为精准才能转化。第二点,用户规模要足够大,用户量大、人多才是生意的根本。中国目前为什么经济发展迅猛,就是因为人口的红利,有14亿人口。这就代表了市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规模。第三个是什么?好的流量付费能力一定要强,此时要积累大量的人,但这些人如果没有钱支付,这就是变现的问题。还有决策要快,指在购买东西、满足用户群消费需求时,角色一定要快。除此之外距离要短,距离要短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跟用户之间不要有好高骛远的状态,大家遥遥相望,这样肯定不行。社群要具备这些因素,因为社群是通过一种共同价值观、基于共同需求聚在一起的一些人。而且社群人之间可以产生很大的裂变效应,可以增大规模。同时社群通过长时间互动,而形成一种信任关系,有了信任关系之后,付费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