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纸尿布刚问世时的情形一模一样

 知乎负面     |      2021-10-06 17:14

  小米的文案是“为发烧而生”,限定了自己的用户群体:发烧友才会购买。但今天小米用户上亿,难道都是发烧友?当然不是,但这并不妨碍用户以此标榜自己,并引以为豪。

  再来看这则文案:

  ◆ 10 000 000白领,用脉脉实现职场梦想

  ◆ 找工作 涨工资 被重用 长见识 当老板

  1 000万白领实现职场梦想,这样的说法能让人动心吗?定位太大了,而且从“找工作”到“当老板”,目标也太多。

  虚荣心是很微妙的心理,人们既有“从众”的虚荣:在群体中获得认同或赞美;也有“出众”的虚荣:想要和群体不一样。当你打算拉拢所有人用你的产品实现梦想时,人们会怀疑这个梦想是不是太廉价了。文案需要向消费者发出暗示:你和别人不一样。

  软饮界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是百年老品牌,原本是这一行业的唯一霸主,百事可乐作为后起之秀,如何占据市场?它的品牌文案定位是“年轻”,当大家都在喝可口可乐时,百事可乐的文案诉求告诉人们:年轻人不喝那种老掉牙的饮料。结果,不仅年轻人愿意喝这种诉求年轻的可乐,年纪大的人也愿意喝,因为他们有一个隐秘的心理,即追求年轻、想要证明自己还没老。这是一种虚荣心,但不便言明,而他们所购买的产品,可以巧妙地帮助他们宣泄这一心理需求。

  当然,如何定位也要视产品而言。比如,今日头条的文案可以这么写:

  ◆ 3.3亿用户的选择

  奶茶的文案可以说:

  ◆ 一年卖出7亿多杯,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

  那是因为一款看新闻的软件或一杯2块钱的奶茶,和虚荣实在没什么关系。

  方式四,改变诉求。

  假如某种新产品上市,能够满足消费者实际存在的某种需求,但当文案点出这种需求和承诺自己能够满足这一需求时,消费者却因为舆论的阻碍(也就是“想要保持形象”的虚荣心的阻碍)而无法公开自己的需求,那么文案就应该及时开辟一个新的定位,避开原有的舆论,和消费者之间达成“共谋”:

  我提供A,你想要A,但你说不出口——我懂你,所以我们一致对外,心知肚明地把A说辞转换为B说辞,结果皆大欢喜。

  如今风靡世界的雀巢速溶咖啡,刚问世时一度遭受冷落。当时,它的广告文案写的都是速溶咖啡简单、快捷、方便等优点,认为这些符合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需求。结果,人们的确承认了它的优点,却在购买时仍然选择普通咖啡。原因很简单,当时购买咖啡的人群主要是主妇群体,作为主妇,当然很想省事,减轻家务的负担,但社会规范和舆论却会认为:一位为了图省事而购买速溶咖啡的主妇,不是好主妇。

  这和纸尿布刚问世时的情形一模一样。纸尿布的文案大力宣传产品方便、省时等优点,作为主妇,当然也想为了省事去买纸尿布,但同样过不了舆论这一关。

  后来,雀巢公司换了另一种文案,宣传的重点从强调省时、方便,转变为强调可以让主妇腾出更多时间精力去做其他事情,从而为家庭创造更多财富和生活乐趣,同时强调速溶咖啡和普通咖啡一样醇美浓郁。这样一来,不仅扭转了产品形象,也利用了社会舆论,主妇们当然欣然购买。

  同样,当时的纸尿布制造商也改变了广告诉求,从宣传省时、方便,转而宣传纸尿布干净透气,能够呵护宝宝的小屁股。这样一来,主妇购买的理由就从说不出口的“图省事”,转变为冠冕堂皇的“为宝宝着想”,纸尿布由此得以迅速普及。

  如果把虚荣心比作台上的演员,那么它也需要观众;如果你认为虚荣心是人们希望彰显自己的优越与尊贵,那么它也需要“不优越”“不尊贵”的东西来衬托。

  想一想奢侈品,为什么它不完全针对它的受众投放广告,而是满世界打广告?很简单,为了让所有人(包括买不起的人)知道它,这样奢侈品真正的目标消费者才能够从购买和使用中获取“虚荣心”的满足。

  所以,当你的文案想要抓取用户的虚荣心时,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别说“尊贵”,说说“不尊贵”。举个最经典的例子,芝华士的广告:

  ◆ 假如你还需要看瓶子,那你显然不在恰当的社交圈里活动。

  ◆ 假如你还需要品尝它的味道,那你就没有经验去鉴赏它。

  ◆ 假如你还需要知道它的价格,翻过这一页吧,年轻人。

  文案没有针对芝华士的目标顾客,而是对那些买不起的人说的,但每一句又都是在暗示顾客的“阔气”,以及产品的“高贵”。比起赤裸裸的夸赞,这样写的效果当然好得多。

  有了钱之后,你还需要什么

  ◆ 对大众品味严重过敏者,请来中兴百货挂号。

  这是台湾著名广告人许舜英为中兴百货撰写的系列文案中的一句。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想,看到这句文案,会调动哪些感受?是不是会自动“对号入座”,将自己划入“大众品味”之外的人群?

  从逻辑上来讲,之所以叫“大众品味”,当然是因为这是大多数人的品味,但所有读到这则文案的人,肯定都不认为自己属于“大多数人”——于是,为了表示自己不是“大众品味”,下一次,去中兴百货吧。

  这是对人性“虚荣”心理的精准洞察。事实是,在由许舜英操刀撰写文案之后,中兴百货的营业额翻了28倍。

  为一家百货店写文案,其核心当然在于煽动消费者的购买欲,从虚荣入手,再合适不过。只不过,在许舜英的文案里,“虚荣”有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