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块的全年公关预算怎么做?

 知乎负面     |      2022-09-25 15:47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你的千百次忽悠和洗脑之后,你的老板忽然有一天终于开窍了!他终于明白了公关的重要性,他终于知道只要树立起品牌,即便有一天生意做不下去了,也能把公司卖个好价钱。于是他用颤抖的双手捧着一堆钢镚交给你,语重心长地对你说:“哥们儿,公司的品牌以后就靠你了!”
你数了数,一共10万块。
有钱了!
虽然这10万块钱是一年的公关预算,虽然这10万块钱连在网上做一次活动都不够,虽然这10万块钱折算成工资连个像样的公关经理都雇不起,然而,毕竟是有钱了!
作为一个小公司的公关,为了不辜负老板的重托,为了全公司的荣耀,为了公关圈的尊严,你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10万块钱发挥出100万的价值!
醒醒……
相信我,10万块钱只能发挥10万块的价值。你所要做的,是让这10万块钱的价值发挥在正确的地方。
为了花好这10万块,你首先要做的,自然是一个全年的公关预算规划。
忘记什么一夜成名吧,忘记什么刷爆朋友圈吧。饭要一口一口吃,事儿要一件一件做。静下心来,先整理一下现有的公关环境吧。
公关环境的整理过程,就是分类别划出你所需要公关的群体和其所处的话语体系。对于一家可能连产品都尚未成型的小公司来说,主要公关目标群体大约可以分为如下三类:用户、员工、投资人。
以用户为目标的公关,是为了增强用户口碑,提高用户对于产品的兴趣度,为市场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以员工为目标的公关,是为了提高行业知名度,增加公司吸引牛人的筹码。
以投资人为目标的公关,自然是为了更好地拿到下一轮融资。
从关注利益的角度出发,用户最关注的,自然是你的产品可以为他们带来什么价值。员工最关注的,自然是你的公司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福利。而对于投资人,他们关注的则是你的公司能为他们带来多少投资回报。
那么我们从共同利益的角度来看这几方的关系,如果你的产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它的用户价值,那也就意味着你的公司将会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如果你的公司前景很好,那么也就很容易吸引有能力的人加入到你的公司里来。有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团队,那么投资人自然也会很愿意为你的公司买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利益链条中,你的产品永远都是处在最关键位置上的核心信息载体。对于小公司来说,做公关就是做产品。
也许有人会说了,做产品不是产品经理应该干的事儿吗?
对,但是不全对。
从工作职责上来说,产品经理是对用户的体验负责的。而公关是对用户周围的人的体验负责的。
用通俗的话来说,产品经理的工作目标,是通过产品让用户觉得很爽。而公关的工作目标,是要通过产品,让用户周围的人产生羡慕嫉妒恨的感觉。
公关环境确认之后,接下来就是整理现有的公关资源。
公关资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公关内容和形式的生产资源。比如有没有会写公关稿的文案,有没有会修图的设计师,有没有会做动画或是HTML5页面的技术员,有没有能上镜拍视频或是微电影的职员,等等。这是内容生产资源。
第二,公关信息的传播资源。比如老板、创始团队、员工的朋友圈和微博,官方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渠道,你和你老板在各家媒体里的小伙伴,你的发稿资源供应商,等等。这是内容传播资源。
公关资源的整理过程将会决定你手里的这10万块钱应该怎么花。
如果你没有写公关稿的能力,那么就需要到外面找写手来帮你写;如果你没有设计海报的能力,那么你可以去众包网站上找几个兼职的设计师帮你画海报;如果你公司里没有人会做动画或是HTML5页面,那么别想了,这玩意做起来好贵,你那10万块钱根本做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
在传播资源方面,你公司老板和员工的微博微信当然是免费的,官方的微博和公众号也可以由你自己来掌控。但是单靠这些,其实还是没有什么人关注你的。对于绝大多数公众来说,媒体依然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媒体上发布具有传播效果的公关稿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方面可以增强你在公众层面的曝光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你在搜索引擎上的权重,让公众更容易找到你。
整理完公关资源之后,接下来我们要分析的就是公关目标人群所处的话语体系了。
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平时都接触哪些媒体?他们平时都做什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他们在哪些地方待的时间最长?
分析公关目标人群所处的话语体系,将决定你在哪些具体的媒体上投放公关信息。而作为一家小公司的公关,你需要将手头的预算和公关的重点进行科学地部署。
按照你手头的10万块钱计算,你每个月大约有8000块钱的固定预算和4000块的备用预算。那么根据公关目的的权重来看,你每个月花在针对用户群体的传播费用应该在5000元左右,针对员工群体可以拿出1000元,而针对投资人群体,可以拿出2000元。剩余的4000元备用预算可以根据你的公司发展节奏来随机调配。
为什么要做这么细致的规划呢?
那是因为很多业余公关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都会犯一个毛病,那就是追求短时间内的爆发性传播。
对于小公司来说,初期的公关工作重点并非是抢人眼球,而是让公众不断收听到你的声音。公关要时刻明白一个道理:建立信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喊一嗓子就完事儿。没有长期的信息沉淀,就永远没有机会一鸣惊人。因此,有节奏且稳定地对外发声远比一次性的大规模传播要好得多。
大致规划好预算分配之后,接下来就进入传播形式和媒体的选择上了。
对于兜里只有有限预算的你来说,选择传播形式和媒体往往是最难取舍的。尽管你也想用华丽的HTML5页面刷爆朋友圈,尽管你也想在水立方或是鸟巢搞一次万人发布会,然而现实往往是“骨感”的。别想那么多了,还是从发稿做起吧。
是不是觉得瞬间眼前就开阔了?是不是觉得立刻就没有选择困难症了?是不是觉得你的公关生涯从此就走向专业了?
对!作为一个小公司的公关,你就只有这一条路!
不用怀疑,发稿也是一门学问。因为很多入门级公关往往在这个最基本的公关行为上就走进了死胡同。
那么要发什么样的稿件呢?
已经掌握了传播基本技巧和公关基本常识的你自然很容易地就能想到,对,我们要讲用户的故事。
讲用户的故事自然是没错,但是同样也要结合公关目标的话语体系来讲。比如在“豆瓣”上,我们可以用文艺青年的故事,在“知乎”上,我们可以用死硬派理工男的故事,而在微博上,我们可以用搞笑的故事。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才是公关执行过程中最烧脑的部分。
而在整体规划上,为了做好信息铺垫,尽可能多的应用公关目标的话语体系则是公关执行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假设你的公司是卖手机的,那么你的目标用户群在手机评测网站看到你的信息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他在看小说时读到了一个关于你的手机的故事,打游戏时忽然发现一个游戏大神在说你的手机很牛,找工作时发现你的公司在找一个貌似很适合他的实习生,那么他就会觉得满世界都是你。这时,你的品牌就会显得非常丰满,可信度也会相应提高。
所以,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千万不要以为做公关就是在垂直媒体上发稿。尽量多地覆盖用户话语体系要远比深入一个话语体系重要得多。
而在针对员工和投资人的信息输出方面,鉴于你手头根本没有那么多预算,所以尽量让老板多出来讲讲话,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这时,你就会面临另一个问题:你家老板该说点啥呢?
讲一讲你老板的奋斗史?讲一讲你们公司是如何成功?讲一讲你的产品是如何高大上?
除了那些自以为能从听讲中掌握创业技能的“成功学信徒”之外,没有人想听这些。
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关素材来源和传播渠道,你需要你的老板多去讲一讲他是如何发现用户痛点,如何解决用户问题,如何让用户的利益最大化。除了用户的故事之外,要鲜明地表达出你的老板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
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公司老板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公司本身的态度。从公关主体的角度出发,选择以老板作为品牌形象的公关方式虽然是个不错的切入点,但是在规划之前,却要满足一些最基本的条件。
首先,老板很牛。
无论是能力也好,经历也好,想要作为公关主体,老板的自身素质应该具有最基本的公众说服力。一个来自谷歌的技术牛人和一个说相声的人都表示想要解决一个困扰公众很久的技术难题,这个可信度还是很有区别的。
其次,老板的底子很干净。
这个底子除了商业信誉的底子之外,还包括他私人行为的底子。如果你的老板一直以来都是以耍小聪明逃房租闻名,那就别考虑怎么把他包装好,先想想你自己月底的时候有没有吃饭钱。如果你的老板素来喜欢去澳门消遣一下,那么相信我,投资人是绝无可能把钱划到你的公司账上的。
最后,你的老板是一个擅长在公众场合说话的人。
我曾经见过很多技术型的初创公司,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多数都是技术牛人出身,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然而很多时候,技术宅的特有行为特征在他们身上体现得也非常明显。比如内向,爱较真,腼腆。还有些人有着非常重的方言口音,很多时候都让人听不出他到底在说什么。
这些特征虽然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一个优秀的公司创始人,但是作为公关主体形象来说,还是有很大缺陷的。
在满足了上面几个基本条件之后,你的老板就可以以你的公司代言人形象出现了。
当然,即便你老板是百年不遇的天才,他要讲的还是关于产品和用户的故事。
如果你老板资质平庸,产品还未成型,那你的公关主体该怎么选呢?
这时,如果你有一个亮闪闪的投资人,那么你就应该在他身上多打些主意了。
在中国,很多创业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创业公司,在拿到投资人的钱之后都不再愿意天天往投资人那里跑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拿到钱之后,创始人往往要专注于产品的商业开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的很多投资人和投资机构除了钱,也没有什么其他能力给创业公司提供额外的帮助。
当然,现在也有一部分投资机构开始重视投后服务,有一些还专门引进了第三方服务公司。然而这些投后服务多数都是针对商业开发和资源对接的,并没有对品牌提升产生直接意义。不要说帮助创业企业去做公关,很多投资机构自己的公关还都处于非常业余的状态,除了被投资的企业不愿意让投资人插手实际运营的主观态度,即便这些创业公司有公关需求,投资机构往往也都是爱莫能助。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因为你来了。老板不懂公关没关系,投资人不懂公关也没关系,你懂就行了。把他们当成免费的公关资源,榨干他们所有的价值!
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去你的投资人那里混个脸熟。比如没事儿就去投资人那里蹭蹭咖啡,和投资人的公关打好关系,清楚地掌握你的主要投资人接下来会有哪些公开露面的活动。
接下来就是整理一下这些公开活动的主题,看看哪些活动和你的产品扯得上关系。然后根据不同的主题,让你的投资人在这些公开场合大力鼓吹一下你们公司的投资价值。
注意,在鼓吹之前你需要让投资人明白的是,他要讲的并非是你的团队多么强悍,你的公司前景多么光明。他要讲的是作为投资人,他是如何发现用户痛点,并且如何发现你的公司正在做的产品完美地解决了这些痛点的。除此之外,你要拿出水磨功夫,让投资人在各种场合不断地拿你的公司做例子。和建立公众信任一样,在投资人的话语体系中树立一个品牌同样需要细水长流的信息覆盖。
使用投资人作为公关主体的最大好处在于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名气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媒体的积极性。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很多时候,大牌投资人或是明星投资机构的公开发言和表态往往都是各大科技媒体的头条。如果你有幸遇到徐小平一类“不管别人问了什么问题,我就说我的”的投资人,那简直就是挖到了公关的金矿!让他们多拿你的公司做案例来进行公开演讲,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对你的产品销量产生影响,但在科技圈,你的品牌价值一定会大大提高。
如果投资人不愿意在公开场合拿你的公司说事儿,怎么办?
没关系,搞定他们的公关,让他们在自己的公关稿里加上你的公司也是一样的。毕竟投资人出席现场活动的机会有限,绝大多数人还都是通过媒体获取信息的。
如果你连投资人的公关都搞不定,那么最后的办法就是你来替这些业余的投资人写公关稿,以投资人或投资机构的名义来讲你的用户的故事。一般情况下,出于共同利益的考虑,投资人即便发现你在用他们的名义发布公关信息,也不会对你的行为产生很强烈的反应。然而,如果他们拒绝了你的公关策略,阻止你以投资人的名义发布任何信息时,那么你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如果不是投资人已经放弃了你的公司,那么这个投资人一定在你所处的领域里投资了另外一家公司,而且投资人对那家公司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你。
这个信息对于那些拿了“抢跑道型”投资人的钱的公司来说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还没有真正在市场上一较高下时,在同一个屋檐下,你就已经有了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