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微软抄袭施乐GUI

 知乎负面     |      2021-10-27 16:08

  对于个人来讲,长期抄袭相当于一切都是拿来主义,不付出劳动就可以获取成果,这样会助长惰性,久而久之,自身的创新能力就会极大地下降,在这个非常讲求创新的社会环境中,将丧失核心竞争力;而对于企业来讲,抄袭或许能够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但从长远看会助长整个企业的抄袭作风,最终让企业丧失核心竞争力。

  绝不排除战略机动性

  一家企业能坚守自主创新原则,能够在行业道德和经济利益面前毅然选择前者,是一件非常让人尊敬的事情!但是如果说对手的创新已经威胁到自家企业的生存或未来的发展,即便背负抄袭的骂名,冒天下之大不韪也需要去抄袭对手的核心创新。苹果和微软抄袭施乐GUI,奠定了三家公司截然不同的命运;Facebook抄袭Snapchat,因为阅后即焚的社交市场实在丰厚、值得一搏。同时应该明确把握抄袭的度,“大师不窃取设计,只借鉴灵感”,只进行商业战略方向的跟进是理性的借鉴,但如果是进行细微到配色、图标的抄袭,那便是在服下扼杀自我创新能力的毒药。

  抄袭的成本远比想象中要高

  在表面上看来,现成的创新直接拿来为己所用,瞬间转换为巨大的价值,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但事实上抄袭的成本往往比想象中要高得多:抄袭创新不止是财务账面上所体现的人力和财力投入,用户、同行的批评导致的口碑及品牌价值损失,涉嫌侵权的潜在法律责任风险,应对对手的舆论回击的危机公关成本……这些都足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打击。最为沉重的成本,是给团队灌输了拿来主义的错误风气,想要再纠正是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的。

  创新才是长期发展的动力,抄袭不是

  前面列举的施乐、苹果、微软、Facebook等案例,会让人感觉成功的公司都是建立在对竞争对手的抄袭之上,其实不然,相比这些了不起的公司的创新行为,抄袭是极少发生的,且影响远远不及。而正是因为这些公司长期坚持创新,偶尔出现的抄袭行为才会那样受人关注。抄袭或许能在关键的时候给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从长远来看,只有创新才能给企业注入持久的发展动力。

  而创新者必须正视一个基本事实:抄袭在互联网行业中是无处不在的!特别是如果一个创新所打开的是一个发展前景极其广阔的领域,那么被其他公司抄袭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即便整个市场环境在往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道德及法律建设方向发展,但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价值,只要这个价值够大,抄袭就不可能绝对停止。那么创新者被抄袭时应该怎样面对?

  用实力捍卫创新

  创新者要做好必然被抄袭的思想准备,如果没人抄袭,那只有两种可能:第一,选错了创新方向,毫无抄袭价值;第二,该创新背后的价值小到别人不屑于抄袭。一个创新可能为创新者带来先入优势,在一段时间内是无人抄袭的,但只要是有足够价值的创新,那肯定会有人跟进。

  面对被抄袭,创新者经常非常激动地上升到道德高度去批评抄袭者,这就是没有充分做好心理准备时的过激反应。道德批评有一定的作用,但往往微乎其微,创新还是需要用实力去捍卫的。最早做搜索的不是谷歌,国内最早做移动聊天的也不是微信,最早做电商的也不是阿里巴巴。大量例子足以让所有人清醒:一个企业有优秀的创新远远不够,还要有足够的实力去捍卫它,否则不仅会失去一个巨大的市场,绝大多数时候甚至连首创者的殊荣也可能被后起之秀剥夺。而这个实力,既包括不断持续创新的实力、能够选准创新方向的实力,也包括可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力等这些对初创企业而言往往是捉襟见肘的实力。

  讲求成本的创新维权

  保护创新同样是需要成本的,不仅包括人力和财力成本,还包括维权耽误时间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尤其是对于很多创业企业来说,机会成本是其最难承受得起的成本。所以很多时候创新者与其花大量人力物力在各种媒体上曝光竞争者的抄袭行为,倒不如静下心来持续创新,用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和整体战略上的成功来回击抄袭者。

  不过保护创新有一个先天的优势,那就是占领了舆论的制高点。创新者往往只需要较小的维权投入,便可拖住抄袭者,让其疲于应对舆论、公关或法律事务,付出大得多的成本。

  借鉴对手的“合理内核”

  一个抄袭者,既是敌人,也可能是良师。如果抄袭者在剽窃之余还在不断进行着创新,那么他就值得引起创新者的重视。“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对手有可取之处,而且对手也毫不客气地抄袭了自己的创新和创意,那就适当地“礼尚往来”。抱着清高的心态不屑于学习对手的团队、企业,只会在不断被人抄袭中逐渐丧失自己的优势。

  所谓“礼尚往来”,绝非冲动、愤怒地简单抄袭,而应该深度理解对方创新的底层逻辑,这样才能搞清楚是否值得借鉴、能否借鉴、怎样借鉴更符合自身产品的特性、借鉴能否带来同等价值、借鉴的投入产出如何等一系列问题。

  从长远来讲,最终能成功的往往还是那些能一直保持创新的团队或企业,始终在简单模仿的团队或企业根本无法形成核心创造力。

  鼓励复制公益性创新设计

  对于那些公益性的创新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