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屌丝文化的中心就是一自我调侃

 知乎负面     |      2021-11-01 22:58

  目标客户的圈子形成之后(关系网络的建立和扩散),就等于是建立起了信息在圈子里面不断传输的渠道。每一个账号,自媒体账号也算进去,都是形成这个社交大网的一个节点,就像现实当中的渔网一样,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个节点。一方面,信息由于人们或者说账号之间不断地沟通交流,开始不断地传递到不同的节点上,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另一方面,这种网状结构的粘连性就开始显现出来。每一个大型的比较完整的社交平台,用户都会用自己的账号做别的事情,而且做的事情的数量还真不少。腾讯曾经发布了一个视频,里面讲的就是人们用自己的QQ号做别的事情的相关数据。其中有一家叫“美丽说”的网站,在新的客户群中有35%是用自己的QQ号注册的,使用QQ号重复登录的人数与通过搜索引擎登录的人数是一样多的。“唱吧”有一半的人是用QQ号注册登录的。企业或者创业者在推广一个新的业务的时候,如果和大型的社交平台合作,利用或者兼容它们的账号系统,那么用户的数量和转化率都会大大增加,肯定会比自建账号效果要好。

  利用这样的关系社区和社交网络账号,使得企业的目标客户群定位更准确。找到以前的用户并让其回来也变得更简单,代价也更低。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企业选择与社交平台合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企业和社交平台合作,在社交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用户群和圈子之后,就可以不停地利用客户群和圈子,来和客户进行沟通交流,还可以不断地传递消息,组织各种在线活动,还可以通过这些手段把老客户留住,更可以从组织的各种活动、交流和信息传递过程中找到新客户。这些动作都是可以不断重复的,不像有的渠道或者平台只能使用一次。

  越新的产品或服务,现有的圈子或客户群能够显示出来的力量和价值就越大,对产品或服务的帮助就越明显。这点从腾讯微博、微信还有其他社交平台反馈的数据上就能看出来。反过来说,社交平台的价值也是通过一个个账号展现出来的:如果一个社交平台的账号体系被很多的企业使用或者融合,那么这个平台的竞争力肯定要比其他的平台强。这就是各个社交网站或者社区都在尽力建设自己的账号系统的原因。

  从网络的建立这个角度来审视企业从中盈利,其实是这样的形态:当一个社交的大网铺开之后,里面的内容比较少,很无聊,那么用户就会自己去寻找里面有意思的内容和账号,所以,企业进入得越早,拉拢更多的客户就越容易,这从粉丝的数量和转化率上就能体现出来。比如冷笑话,现在无论什么团队再重新做这个内容,也不会超越现在已经成熟的大号的规模。最早使用微信的自媒体所得到的用户群的质量还有用户群所带来的点击转化率,都是以后的企业没办法超越的。

  不过最早进入也就意味着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探索正确模式的成本和风险都是很高的,就好比刚才所说的建立微博的关系网和用户圈子,都是不容易的。而且就算是圈子建立起来了,也会有很大一部分用户活跃度很低,就是我们所说的僵尸用户。这样的现实困难就意味着真正能利用社交网络挣钱的企业并不多。当网络发展成熟后,利润点就会转移,就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就是企业拉拢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这些人的忠诚度很高,而且很活跃。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先进入的企业所创造出的成熟的运营模式,也为以后的企业进入提供了便利

  所以说,人际互动往往能够带来大的惊喜。互联网节点之间的互动才是使信息不断被传递的原因。就像前面所说的,信息只要是被创造出来,就有其价值,这种价值就是信息所具有的内容带给人们感触,从而使人们愿意关注,评论点击,进而互动的次数。凭借互动,就会让更多的人接收到信息。

  就与分享是一样的情况,再微小的互动如果积累起来,所造成的效果也是很令人吃惊的。人们利用聊天软件的一些功能,给自己建立了一个自己的圈子,但是也屏蔽掉了圈子之外的信息。而这样的互动就打破这层屏障,让信息传递到每一个人,就是想一个放大器,打一个个微小的互动的效果不断放大。

  很多企业都会重视互动的数量,企业发布了一些消息或者推出了一些活动,都会查看被多少人评论,又被转发了多少次。有的时候企业为了让信息流通更快,还会让一些粉丝比较多的人或者朋友来转发,从而带动让的人转发或者查看。如果可以让普通用户充分参与进来,那么带来的效果会更好。

  第十章 粉丝经济:自媒体与信任力量,社群化口碑经济

  在互联网中,对于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各种设备,而是客户,是粉丝,是粉丝组成的社群,依靠社群,企业的品牌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播,企业自然也会得到更多,但是社群怎样建立、怎么运营,企业就要好好思考了。

  品牌是船,粉丝是水

  假设屌丝文化的中心就是一自我调侃,自我嘲讽的办法来表达“我不满意,我不爽,但是我就在”,那么在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