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需要大量的数据

 知乎负面     |      2021-11-02 16:18

  现在研究APS与MRPII的区别,需要从历史的角度看。从2000年i2 Technologies有限公司介绍的APS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APS最核心的特点是:(1)应用启发式和线性规划模型,制定基于约束的计划;(2)利用常驻内存计算技术极大地减少了置顶计划时间;(3)减少了多余库存并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我们再看陈启申老师在其著作中介绍的MRPII的历史。ERP后期也融入了TOC理论,而TOC是APS区别于MRPII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APS与MRPII在历史上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内存计算,在于基于TOC约束理论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MRPII也融入了TOC理论,内存计算不再是难题,所以现在APS与MRPII发展趋同。

  但是,因为APS在我国一直没有普及,所以APS的功能作为主要特点被提出来。

  1.7.3 APS框架

  1. APS基本概念

  APS需要大量的数据,包括目标、规则和资源支持。这些数据可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静态数据需要从其他系统中定期下载,动态数据由APS每次运行后自动更新。现在大家知道的静态数据已经发展出一些功能,例如MDM(Mobile Device Management)系统。动态数据则是用原来的ODS (Operational Data Store)获得的。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APS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它是一种基于供应链管理和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与排产工具,包含了大量的数学模型以及优化和模拟技术。

  APS的功能优势包括实时基于约束的重计划与报警功能。在计划与排产过程中,APS将企业内外的资源与能力的约束都囊括在考虑范围之内,用复杂的智能化运算法则做常驻内存的计算。

  APS涵盖了供应链管理战略层、战术层及操作层三个层次。其中,战略层包括供应链战略、供应链计划;战术层包括需求计划与预测、制造计划、操作计划和分销计划;操作层包括可承诺能力(Capacity to Promise,CTP)、车间作业排产、运输计划以及承诺可供货量(Available to Promise,ATP)。

  承诺可供货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戴尔的供应链体系首创了大规模定制规模或者称直销模式,一方面是通过电子商务来销售计算机,计算机从原来的Make to Stock模式变成了Make to Order模式。这两种模式最重要的一个区别是可提供的库存,Make to Stock销售的是库存,Make to Order是销售一个时间序列内可提供的供货量。

  APS是基于约束的一个计划引擎,它在ATP的计算过程中要考虑现有的各种约束,这些约束决定了产品订单能否按时按期交付。

  一般来说,APS的优化及模拟功能是由五种基于五类约束的计划引擎来进行的,这五类约束是:(1)资源约束,考虑因素包括人力资源、设备及工具;(2)库存的约束,考虑因素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的库存水平;(3)运输的约束,考虑因素包括仓储、运输、物流及运输折扣条件;(4)商业规则的约束,考虑因素包括客户服务水平、环境保护、供应商关系;(5)财务约束,考虑因素包括现金流量、现金流动比例、产品边际收益、投资回报率等。计算引擎包括:(1)启发式引擎,通过向前、向后排程平衡计划对资源的利用;(2)约束理论引擎是识别资源瓶颈,设置作业优先权,根据瓶颈排产;(3)模拟引擎,为生产车间建模,应用布局启发式计划规则,得出工作流程的统计输出;(4)智能引擎,根据用户要求,工作流可用资源及现成的约束平衡,接受订单数量与期望交货日期;(5)忧患引擎,运用数学的规划与分配技术减少生产中的排产与资源冲突。

  2. APS计划体系

  APS基于约束的计划引擎就是供应链体系的核心,实际上APS也是供应链体系的核心。SCOR里面最核心的计划就是APS在供应链的地位。在SCOR体系中,供应链的SCOR模型包括采购、生产、配送、退货和计划五个流程。在这个体系中,计划排在最高层,因此计划系统是最重要的。

  有的计划是按年制定的,有的计划是按周、按小时制定的。每个计划都有其完成的功能,也就是周期越长的计划,其可变性越大,准确性越差,所以就越需要聚合计划。我们要的是计划的总量、生产的排程,而不是单个产品的计划量。排程主要是确定何时生产某种产品、产品时间节点在哪、需要用到哪些资源、资源参与哪些生产以及用哪些原材料。排程的重点是基于规则的资源效率优化,提升生产效率。

  通常而言,计划都会根据计划距离生产时间的节点而不断降低其可调范围。例如距离交货时间一个月,计划生产量可调成50%;但到了距离交货两天的时候,基本上计划就被锁定,不允许调整。因此,排程一般是不可变的,除非设备发生故障。

  3. APS的业务场景

  接下来讲述APS中长期、中期、短期、预期分别可以应用到哪些业务场景。

  例如,长期包括年度销售目标建立、产品经营团队和地区的年度销售目标分配,同时根据年度要达成的目标对每月目标进行分配;中期是基于业务表现,校正每月目标,基于校正目标达成一致;短期是建立基线预测,针对基线预测达成一致,基于计划BOM,对于有计划配置达成一致,还有最终无约束需求预测,面向有配置项目的项目级和产品级的预测,还有面向其他主板级一代性需求预测。

  在业务规则方面,需要设立需求优先及标准的相关参数,包括确认的?